邵逸夫是个谜!他每年向国内捐 1 亿港币,2014 年邵逸夫去世,他死后 200 多亿财产却无人继承,别说争夺家产了,直到他去世,他的 4 个子女,都没有一个人出现,他超过 200 亿的遗产,如今还躺在邵氏基金里,无人问津。 2014 年 1 月 7 日,香港养和医院的 VIP 病房里,107 岁的邵逸夫走了。身后留下的 238 亿港币遗产,没像旁人猜的那样引发争夺,反而安安静静躺在邵氏基金里,至今没人动。 更让人琢磨不透的是,他那四个子女,从病重到下葬,愣是一个影子都没露。 按说这钱够一家子衣食无忧几辈子,换成别人家里,这不得打破头?可邵家这四个孩子 —— 长子邵维铭、长女邵素雯、次女邵素云、次子邵维钟,早就签了放弃继承权的声明,跟父亲断了往来。 葬礼那天在香港殡仪馆,说是只限家人出席,最后也只有第二任妻子方逸华和几个亲友在场,遗体火化时都没见着血脉至亲的面。 这事儿说穿了,根子还是在邵逸夫的家里事上。这四个孩子都是他和第一任妻子黄美珍所生,小时候全在新加坡长大,日常都是黄美珍照料,邵逸夫一门心思扑在电影和电视生意上,家里的事儿基本不管。 黄美珍陪着他从战乱里闯出来,公司重建都是她撑着,连二战时都救过他的命,结果等到 1952 年,45 岁的邵逸夫遇上了 18 岁的歌手方逸华,一切就变了。 方逸华本名叫李梦兰,上海人,在新加坡唱粤曲时被邵逸夫看中,慢慢被拉进公司打理事务。 从 1968 年进入高层,到 1981 年当董事,再到 1983 年坐上副主席位置,一步步成了邵逸夫的左右手,邵氏和 TVB 的大小事都经她手。 这局面让黄美珍没法接受,夫妻俩开始分居,后来黄美珍移居美国洛杉矶,虽说 1975 到 1982 年还帮公司做核数,可心里的疙瘩早解不开了。 1987 年黄美珍在美国病逝,享年 85 岁,四个子女都陪在身边送终,邵逸夫却没去葬礼。 这一下彻底寒了孩子们的心,他们本来就觉得父亲对不起母亲,看着母亲吃苦受累一辈子,晚年却被晾在一边,方逸华反倒上位掌权,怨气攒得越来越深。 长子邵维铭原本被当作接班人培养,在公司实习过一段时间,可到了 80 年代直接退出,明说不想跟方逸华共事。 其他三个孩子也跟着疏远,邵素雯和邵素云定居美国新加坡,日子过得低调,邵维钟在香港自己干事,都跟父亲划清了界限。 1997 年,89 岁的邵逸夫跟 62 岁的方逸华在美国拉斯维加斯悄悄结了婚,婚礼办得极低调,四个子女一个都没到场。那之后邵逸夫不是没试过挽回,开条件让长子回公司管事,邵维铭直接拒绝了。 到了 2013 年底,邵逸夫病重住院,通过助手联系子女,想再见一面,可远在美国和新加坡的孩子们压根没回应。 其实邵逸夫生前早立好了遗嘱,就是怕子女和方逸华闹争产,干脆把大部分财产都放进了慈善信托基金,指定用于教育和医疗。 2018 年方逸华去世,享年 84 岁,她的遗产也全都捐进了这个基金。这么一来,邵家这 238 亿遗产就彻底成了公益资产,没一个子女碰过。 现在回头看,邵逸夫这辈子是真够传奇的,邵氏电影影响了几代人,TVB 至今还在播剧,内地到处都有他捐建的教学楼,每年捐 1 亿港币的坚持也做了很多年。 可事业上再成功,家里的裂痕也没补上。四个子女宁可守着自己的小日子 —— 在新加坡管家族物业,在美国低调生活 —— 也不愿沾父亲的遗产,连最后一面都不愿见。 钱这东西真是奇怪,能建起名楼,能救人性命,却偏偏买不回亲情。邵逸夫晚年身边只有方逸华,虽说事业版图还在,可血脉亲情断了线,终究是人生里一块补不上的缺。 他那些捐出去的钱还在帮人,躺在基金里的遗产也没闲着,可这 “无人继承” 的谜局,说到底不过是一个家庭的遗憾罢了。 四个子女到现在也没对当年的选择说过什么,外人没法评判谁对谁错,只能说邵逸夫这谜一样的人生,一半是风光无限的慈善传奇,一半是扯不清的家庭纠葛。 200 多亿遗产没人要,反倒成全了他的慈善心愿,可这背后的冷清,估计也只有他自己临终前最清楚。 参考资料:闽南网《邵逸夫超过200亿怎么分 或将遗产全放入慈善信托基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