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子去世后,父亲徐世海发现孩子的手机上有“约死群”,里面的各种负面言论让他胆战心惊。为了自己对孩子的悔恨,也为了这些被误导的陌生孩子们,他潜伏“约死群”,发现谁有轻生的念头就去劝导,和孩子们聊生活中的美好。后来,他和演员黄志忠一起拍了电影,让这件事更多人知道,让更多的孩子得到拯救。 2020年5月12日凌晨,对于徐世海来说就是一场过不去的噩梦,他的儿子徐浩宇跳楼自尽了。 他想不明白,这个17岁的阳光男孩,前一天还帮他倒茶,做了全家家务,怎么突然就没了。 亲戚朋友都想不通,徐浩宇一直是个热心肠的孩子,谁都没看出他心里藏着解不开的结。 徐世海翻遍了儿子的房间,都没能找到任何能解释这一切的线索,直到他打开儿子的QQ号。 那些群聊像一个从未见过的黑暗世界。 群成员大多是十六七岁,甚至更小的中学生,消息框里满是“活着没意思”“怎么死不疼”的言论。 有人说想轻生,立刻就有几十条消息涌出来“鼓励”,甚至有人详细分享烧炭、服毒的方法。 最让徐世海心惊的是,里面藏着成年教唆者,用“重启人生”的谎话哄这些孩子,把死亡说得像一场轻松的游戏。 他盯着屏幕,儿子会不会就是被这些话缠上,才一步步走到了顶楼? 从那天起,45岁的徐世海开始学年轻人的样子用QQ。 他让儿子的朋友把自己拉进更多类似的群,改了个稚气的网名,伪装成普通小学生。 白天他忙着家装生意,偶尔去郑州红十字水上义务救援队帮忙,晚上就盯着手机屏幕,群里一有人发“想死”,他就赶紧发好友申请,设成特别关注。 一开始他不懂怎么劝,在群里说“自杀是胆小鬼,会下地狱”,结果被踢了6次,换个号又接着混进去。 有天深夜,一个男孩在群里发了句“再见”,徐世海赶紧私聊,对方说自己已经站在宿舍楼顶了。 他不敢提“死”字,就陪男孩聊学校的事、聊喜欢的歌,从半夜11点聊到凌晨4点,直到男孩说“谢谢你,我不跳了”,他才瘫在椅子上松了口气。 还有个湖北女孩,去外地看动漫展时被人骗到酒店拍了照片,身份证号、家里地址都被掌握了,不敢告诉爸妈,躲在街边哭着说想自杀。 徐世海一边在线上稳住她的情绪,一边帮她报了警,最后帮女孩拿回了那些照片和欠条。 时间久了,徐世海摸出了门道。 他不跟孩子讲大道理,而是发自己拍的路边小花、流浪猫,说“今天的云像棉花糖”,等孩子愿意多说几句了,再慢慢聊他们的烦恼。 只是这份坚持背后,是旁人看不到的压力。 他的心脏越来越不好,晚上只能睡三四个小时,家人怕他触景生情,把徐浩宇的遗物都收了起来,他自己也不敢多提儿子,一提就忍不住掉眼泪。 有时候打开那些群,满屏的负面言论像潮水一样涌过来,他得靠深呼吸才能稳住情绪,心里想“再这样耗下去,自己说不定也会垮”。 2021年,徐世海的事被报道后,演员黄志忠看到了。 他从没想过,网上还有“约死群”这样的地方,更被徐世海丧子后还坚持救孩子的事打动。 他立刻开车去了郑州,找到徐世海,两个人聊了很久,聊到声泪俱下,最后一拍即合,把这个故事拍出来,让更多人看到。 之后的五年里,黄志忠和徐世海没断过联系,电影里将近一半的台词,都是他们聊天时聊出来的。 创作团队有人潜入“约死群”调研,有个编剧因为看到有人直播轻生,好一阵子都走不出来,患上了抑郁。 黄志忠自己也找了不少心理专家聊天,想弄明白这些孩子到底在怕什么、愁什么。 他不想把电影拍得太煽情,而是用平实的镜头讲故事,他说“电影放完不是结束,是想让大家都来聊聊孩子的心事”。 2024年,这部叫《向光花盛开》的电影上映了,路演第一站选在了徐世海的家乡郑州。 以前徐世海总觉得自己一个人救不了几个,朋友的一句话点醒了他,凭你自己,累死能救几个? 现在,他希望更多人能通过电影看到,那些看似开朗的孩子,心里可能藏着没说出口的烦恼。 徐世海常跟人说,他现在做的这些,一半是为了徐浩宇,他总后悔当初没多问问儿子心里在想什么,一半是为了那些素未谋面的孩子。 他见过太多孩子,只是因为一次考试失利、一次同学矛盾,就觉得“天要塌了”,而“约死群”里的人,还在旁边推他们一把。 他想让这些孩子知道,不管遇到什么事,都能多等一等,也想让家长们知道,多跟孩子聊聊天,哪怕只是听他们说几句废话,也比说“你有什么可愁的”更有用。 电影上映后,有人在评论区说谢谢徐世海,也有人说自己曾经也想过放弃,最后被家人拉了回来。 徐世海看着那些评论,没说什么大道理,只是在心里想,能多一个人关注孩子的心事,就多一个孩子能看到明天的太阳。 就像他常跟孩子们说的:“人一旦没了生命,就什么都没了,再等等,说不定明天就有好事发生呢?”
我一同学是她父母领养的,她26岁的时候,养母因病去世,她只剩下养父一个亲人。她从
【3评论】【10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