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为什么提前跟美国摊牌呢!主要的原因是中国要求的美国给不了,美国要求中国的也给不了,所谓的谈判都是在拖延时间,中国可以帮你美国拿大量的美元购买你的美债,美国你要给的是把台湾让出来,如果你美国不肯,那么我们要那么多美元干嘛,高端芯片和机床也不卖给我们,我们大量的美元成为中国的负担!!!! 要知道中国巅峰时期持有超过1.3万亿美元的美债,到2025年2月虽然增持至7843亿美元,但这背后是连续多年的减持趋势,2022到2024年累计减持规模超过2700亿美元,这本身就说明中国对美债的态度已经发生了根本性转变。 这些美元原本应该用来购买中国发展急需的核心技术和设备,可美国却在关键领域处处设卡,让这些外汇储备成了趴在账上的闲置资产。 台湾问题作为中国的核心利益,是底线也是红线,中国希望美国能正视一中原则,停止在台海问题上的挑衅行为,这是任何谈判都不能让步的前提。 但美国显然不打算满足这个核心诉求,反而变本加厉地打“台湾牌”,2025年美国议院以77票赞成20票反对通过的2026财年国防授权法案,专门包含了给台湾地区的10亿美元军援,相比2025年的3亿美元直接翻了三倍多,还试图推动台湾参加环台军演。 这种明目张胆挑战一中原则的行为,彻底打破了双方通过谈判解决问题的可能性,毕竟中国不可能用核心利益去换取美债的持有资格,就像一个人不可能用自家的钥匙去换别人的借条一样荒唐。 高端机床领域的情况同样糟糕,瑞士作为传统的机床强国,曾经有40%的营收来自中国市场,可在美国的压力下,2021年7月修改了出口管制条例,禁止向中国出售高精度机床。 2024年前11个月中国从瑞士进口的机床设备仅2.3亿美元,比2019年下降了超过60%。 这种技术封锁不仅让中国的制造业升级面临阻碍,更让手里的美元失去了对应的购买渠道。 虽然中国企业后来实现了技术突破,北京精雕的五轴机床精度甚至超过部分瑞士产品,但这背后付出的时间和研发成本,本可以通过正常贸易来避免。 美国这种“又要中国买美债,又不让中国买技术”的双标做法,彻底让中国看清了谈判的本质,与其在谈判桌上浪费时间,不如直接摊牌表明立场。 中美之间的贸易谈判历程更是充分证明了拖延的徒劳,从2018年到2019年的13轮高级别磋商,再到2020年签署的第一阶段贸易协议,最终都因为美国的出尔反尔而难以落地。 2025年双方在日内瓦、伦敦、斯德哥尔摩等地举行的多轮会谈,虽然达成了暂停部分关税的共识,但在核心问题上始终没有突破。 美国一边要求中国扩大农产品采购,一边又技术出口上层层加码,这种不平等的谈判逻辑根本无法形成有效共识。 更讽刺的是,美国自己正深陷债务危机,2024财年财政赤字达到1.83万亿美元,国债总额突破36万亿美元,2025年还有近3万亿美元债券到期,却依然在技术封锁上不依不饶,就像一个欠着别人钱的人,还不准债主购买自己的商品,这种逻辑本身就站不住脚。 中国选择摊牌也是基于现实的战略考量,既然美元无法买到急需的技术,持有过多美债还面临着美国债务违约的风险,不如主动调整策略。 2025年10月中国出台的最严稀土管制令,对镝、铽等关键稀土材料实施出口限制,直接击中了美国高科技和军工产业的要害,这些材料广泛应用于电动车电机、军用激光武器等核心领域,而美国的稀土库存仅够维持3个月。 这种精准打击让美国气急败坏,特朗普随即宣布计划对所有中国商品加征100%关税,可这种报复性措施最终只会两败俱伤,美股应声蒸发超过7000亿美元,AMD、英伟达等企业股价大幅下跌。 与此同时,中国加速推进人民币国际化,截至2025年5月已与32个国家和地区签署双边本币互换协议,9月又续签了中欧、中瑞等本币互换协议,通过降低对美元的依赖,让手里的美元负担逐步减轻。 从更深层次来看,中国的摊牌也是对全球产业链重构的主动适应,美国的技术封锁虽然带来了短期困难,但也倒逼中国加速自主创新,中芯国际用DUV光刻机实现14纳米工艺的突破,上海微电子在28纳米光刻机上取得关键进展,这些成果让中国在芯片领域逐步摆脱依赖。 人民币国际化的推进和稀土等战略资源的管控,让中国在全球博弈中掌握了更多主动权。 美国试图通过拖延时间来遏制中国发展,却没想到中国会主动打破僵局,毕竟当一场谈判只剩下拖延,继续下去只会浪费更多时间和资源。 与其在无效的谈判中消耗,不如明确立场亮出底牌,这既是对美国双标行为的回应,也是中国从被动应对转向主动布局的必然选择,毕竟手里的美元要花在刀刃上,而不是用来给别人的债务危机买单。
美国人急了,贸易代表当着全世界的面,几乎是摊牌了。他说,我们中国,已经拿到了全
【1评论】【4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