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靠刘邦前,穷小子陈平,看上了有钱的五婚寡妇张氏。张氏父亲嫌陈平太穷,坚持不嫁。谁知,祖父张负却说:“我同意孙女出嫁,不要聘礼,还倒贴嫁妆! 若要给西汉开国功臣的崛起写段最具戏剧性的开场,陈平的故事一定排得上号。 这个出身贫寒、连饭都吃不饱的游学小子,竟然能在秦末乱世里挤进刘邦的核心班底。 其实他成功“逆袭”,靠的不是他的“本事”,而在于他娶了个“克死五任丈夫”的寡妇。 陈平的出身并不好,家里穷得叮当响,连口饱饭都很难吃到。 父亲早逝后,哥哥陈伯守着三十亩薄田,养活他和嫂子。 他哥每天累死累活的耕地,这陈平偏不爱农活。 人长得倒是俊,身高八尺,面如冠玉。 可偏偏整日抱着竹简读些杂书,要么就是瞎晃荡。 他这样子,嫂子早就厌恶了。 有回村头闲汉调侃他:“陈平,你家穷得揭不开锅,咋还养得你这般壮实?” 嫂子听见了,当众翻脸:“吃的是糟糠菜,穿的是破衣裳,不干活光读书,有这小叔不如没有!” 这话传到陈伯耳朵里,他气坏了。 自己起早贪黑养弟弟,居然换来这骂名? 一怒之下,休了妻子。 没了嫂子的唠叨,陈平更自在,整日往县城跑,混在士子堆里听讲座,帮人办丧事赚点碎银。 可乡里人的闲话没断:“陈平就会蹭饭,早晚得饿死。”“克夫的寡妇都不敢嫁他,他能有啥出息?” 可谁都没想到,这个“没正形”的小子,早被人盯上了。 当地富户张负是县里有名的善人,儿子早逝,只剩孙女张氏。 这孙女命苦,嫁了五任丈夫,每任都短命而亡。 全县都传她“克夫”,没人敢再娶。 张负急得睡不着,他不想孙女守活寡。 他开始在村里转,挑选合适的人选。 这天李大户家办丧事,张负去帮忙。 张负盯着人群里的陈平,别的帮工都偷懒,唯有陈平忙前忙后,搬棺材、守灵堂,连长辈的茶水都端得稳稳的,应答得体,半点不卑不亢。 丧事结束后,张负悄悄跟着陈平,看他拐进穷巷子。 破席子当门,泥地上满是车轮印,全是县城有头有脸的人来找他的痕迹。 “你只看见他穷,没看见他的本事。” 张负跟儿子说:“陈平长得周正,懂人情,肯读书,这样的人能一辈子受穷?至于张氏,前几任是她命硬吗?我看是那些人身子弱。我孙女打小跟着我,知书达理,嫁过去准能帮衬他。” 在汉朝,寡妇再嫁本不是丑事。 平阳公主能嫁卫青,卓文君能改嫁司马相如,没人把“克夫”当致命污点。 张负说服了犹豫的儿子,不仅拿出聘礼,还倒贴了丰厚的嫁妆:“我孙女嫁过去,不能受委屈。” 出嫁前,他反复叮嘱张氏:“陈家穷,你要敬重大伯,好好帮陈平。” 张氏嫁进陈家的那天,巷子里的人都等着看笑话。 可张氏没在意。 她放下富家小姐的架子,每天早起做饭,把破屋子收拾得干净。 还把自己带过来的金银首饰卖了,补贴家用。 又跟陈伯商量,让他别再让陈平下地,专心读书游学。 陈平愣住了。 他没想到这个“克夫寡妇”这么懂事。 从此,街坊的闲话慢慢变了:“陈平最近交游的都是贵人啊。”“张氏真有本事,把陈平管得服服帖帖。” 公元前209年,陈胜吴广起义,天下大乱。 陈平知道,自己的机会来了。 他跟张氏说:“我要去投军,干一番事业。” 张氏握着他的手:“夫君放心,家里有我。” 陈平先投魏王咎,做了个谋士,可魏王刚愎自用,不听他的计策。 又投项羽,跟着他打了好几年仗。 鸿门宴上,他看刘邦有雄才,偷偷放了他一马。 后来项羽猜忌他,他趁夜逃到刘邦阵营。 这一回,他选对了。 刘邦爱惜他的才华,让他做谋士。 公元前178年,陈平官至丞相,封曲逆侯。 长安城的百姓都知道,这位丞相的夫人,是当年那个“克夫寡妇”张氏。 这次没人再提她的过往,都尊称她“丞相夫人”。 陈平的成功,从来不是一个人的故事。 张负的识人之明,让他在穷途末路时有了落脚处。 张氏的倾力扶持,让他能放下生计,专注权谋。 就像汉朝很多功臣的背后,都有个“不嫌他穷”的女人。 如果没有张氏的嫁妆,陈平可能一辈子只能在村里办丧事。 而没有张负的眼光,他可能永远是个“游手好闲”的穷小子。 公元前179年,陈平去世,张氏活到了八十岁。 她临终前说:“我没克死谁,我只是选对了人。” 其实,婚姻从不是“扶贫”,是“互相成就”。 真正的贵人,从来不是眼前的财富,是藏在骨子里的潜力,和愿意陪你走下去的决心。 就像陈平当年娶张氏时说的:“我不怕别人说,我知道你会帮我。” 一场被嘲笑的婚姻,最终成了最聪明的选择。 主要信源:(中国新闻网——学者:古代未曾禁止妇女再婚 陈平妻子共嫁六次)
199年,曹操活捉了吕布,吕布进言:“丞相为主将,我为副将,你我联手必可平定天下
【3评论】【5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