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迪老仙在印度国产航母“维克兰特号”上呆了整整一天,米格29K也从白天一直飞到黑夜,展现了强大战斗力,这么视察一次,印度海军的排名起码得上升到世界第二。 据印媒报道,印度总理莫迪10月20日视察了“维克兰特”号海军航空母舰。 那天的维克兰特号确实撑足了场面,舰岛上的旗帜猎猎作响,甲板上的地勤人员穿着彩色马甲来回奔走,米格29K一架接一架地起飞降落,发动机的轰鸣声隔着老远都能听见。 莫迪沿着甲板边走边看,时不时停下来跟军官交流,镜头里的画面充满了“大国重器”的即视感。 但很少有人注意到,那些起降的战机其实在刻意避开一个尴尬的问题,这艘航母的飞行甲板设计出了岔子。 起飞跑道和降落跑道居然是部分重叠的,就像一条单行道,只能容一方通行,一架米格29K要起飞,所有准备降落的飞机都得在天上盘旋等待;要是有飞机要落地,起飞的队伍就得立刻停摆。 那天看着战机飞了一整天,实则是排着队轮流作业,真到了高强度的实战场景,这种效率根本撑不住。 后来为了补救,设计师在舰体左侧加了条短跑道,结果位置太靠近指挥塔,飞机起飞时几乎贴着舰岛擦过,风险高得吓人。 米格29K看似不停穿梭,实则自身的麻烦早就藏不住了,这款战机在印度海军里待了好些年,不少飞机常年处于趴窝状态,真能随时起飞的没剩多少。 更要命的是降落时的状况,维克兰特号的拦阻系统柔性不够,飞机着陆被拉住的瞬间,飞行员要承受比中美舰载机飞行员高不少的冲击力。 航母本身的硬伤更经不起细琢磨,号称“国产”的维克兰特号,核心部件其实大多靠进口,动力用的是美国的燃气轮机,防空系统来自以色列,连最初的设计都离不开法国和意大利的帮忙。 最尴尬的是甲板上的升降机,尺寸做得太小,现在用的米格29K还能勉强挤过去,可印度刚下单的新战机翼展更宽,将来上舰得先拆掉挂架“瘦身”,光这一步就得耗上二十分钟。 海军实力从来不是靠一艘航母的单日表演撑起来的,得看整个体系的配合,维克兰特号的防空系统拦截速度很慢,面对一些国家已经装备的高超导弹,基本没有还手之力。 而且印度海军的补给舰数量不足,航母要是真往远海走,没几天就得面临燃料和弹药短缺的问题。 更别说水下力量的差距,对比那些海军强国的核潜艇队伍,印度的水下战力还差着好大一截。 莫迪这场一整天的视察,更像是一场面向国内的宣传,毕竟维克兰特号从建造到服役拖了十几年,期间问题不断,雷达系统曾长期装不上,舰载机选型也拖了好几年。 如今好不容易能摆出大阵仗,自然要好好展示一番,既能提振民心,也能给自家政府加分。 甲板设计的缺陷、舰载机的老化、核心部件的依赖,这些问题不解决,再热闹的起降表演也改变不了印度海军的实际战力。 参考资料:中国新闻网《莫迪视察印度首艘国产航母,现场画面公开》
新航母正在建造,建造的船坞比福建舰的四号船坞还要大些,而新航母水线分段在船坞内又
【1评论】【8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