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将在马来西亚举行新的贸易谈判,特朗普仍然软中带硬,他暗示,如果中美关键会晤不

史鉴奇谈 2025-10-21 10:06:41

中美将在马来西亚举行新的贸易谈判,特朗普仍然软中带硬,他暗示,如果中美关键会晤不能有啥成果,他可能将对华100%关税的最后期限从11月1日提前,但这种虚张声势已经没用了。   特朗普第一任期就没闲着,对着中国抡起制裁大棒。从商品加税到卡留学生签证,从港口收费刁难到技术封锁,甚至还拿新疆、香港问题说事,花样翻着倍地来。他算盘打得精,觉得把中国揍得鼻青脸肿,其他国家就没人敢对美国翻白眼。   可现实偏不按他的剧本走。中国从没被真正打倒,每次看似跌跟头,转眼就能爬起来站稳。这反倒给了美国人和欧洲人一种错觉,以为只要把中国按在地上使劲摩擦,世界就能重回西方手里。他们压根没搞懂,中国的后发制人手段,藏着多大的威力。   人不犯我我不犯人,人若犯我我必犯人,这是中国刻在骨子里的态度。备受侮辱欺凌后的反击,只会比预想中更猛烈。就拿特朗普最在意的贸易领域来说,中国早不是当年那个被动接招的角色了。   美国农民早把特朗普的补贴画饼看透了。2019年那230亿美元援助计划,看似救急,实则让美国丢了20%的大豆市场份额给巴西,至今都没抢回来。现在特朗普又承诺未来十年给600亿补贴,可这钱最早2026年秋季才落实,纯属远水救不了近火。   伊利诺伊州大豆协会的托德・梅因说得实在,补贴补不回失去的市场。2025年5月起,中国对美国大豆采购直接降到零,这是近30年来头一遭。不是中国没需求,2024年中国光进口大豆就有1.05亿吨,只是订单全流向了巴西和阿根廷。   巴西大豆出口占中国市场的份额,从2018年的25%猛增到71.1%,2025年出口更是飙到1.06亿吨,完全能顶上来。中国早就在巴西布局了农业运输项目,港口、铁路修得顺顺当当,供货稳得没话说,质量还不比美国大豆差,凭啥要花冤枉钱买贵的?   阿根廷也来凑热度,直接宣布大豆出口税归零,短短两天就拿下70亿美元销售额,大半都是中国订单。   美国大豆卖不动,连带玉米、小麦、猪肉这些品类也跟着遭殃,2025年前七个月,美国对华农产品出口总额同比下降53%,15%的关税让它们在中国市场彻底没了竞争力。   更讽刺的是,美国一边给农民画饼,一边还计划给阿根廷提供200亿美元金融支持。阿根廷可是美国大豆出口的直接竞争对手,这操作让美国农民气不打一处来,直言“为啥要帮抢我们市场的对手纾困”。   关税带来的连锁反应早超出了农业本身。大豆供应链涉及肥料、机械、仓储、运输等多个行业,支撑着美国4000多亿美元的经济。现在出口骤降,货运需求断崖式下跌,相关就业岗位岌岌可危。   艾奥瓦州的拖拉机公司今年拍卖的农业机械数量增加了30%,全美最大的农机制造商约翰迪尔公司,因为钢铁关税损失6亿美元,还裁员2500人。这些实实在在的损失,特朗普根本没本事抹平。   中国不买美国农产品,从来不是一时冲动,而是早有准备的战略选择。贸易战一打响,中国就启动了供应商多元化战略,不光和巴西、阿根廷加深合作,还和19个拉共体国家建立了农业合作机制。   在巴西,中国还推动可持续农业合作,实现大豆采购100%可追溯,连“零毁林”标准的大豆都能稳定供应。同时中国还在自家地里下功夫,推进大豆扩种计划,2024年国产大豆产量连续三年突破2000万吨,进口依存度从90%降到82%,主动权越来越稳。   技术封锁方面,中国也没坐以待毙。美国卡芯片脖子,中国企业就埋头攻关,国产28纳米芯片量产能力不断提升,新能源领域更是实现弯道超车,全球一半以上的电动汽车和锂电池产自中国。这些突破,都是对美国技术霸权最有力的回击。   明尼苏达州四代农民达林・约翰逊急得直跺脚,他比谁都清楚,就算现在中美达成协议,也赶不上今年的收获季了。供应链一旦固化,中国买家只会更倾向于“不找麻烦”的南美供应商——毕竟巴西大豆不仅便宜,还能用人民币结算,不用看美元波动和美国政策变脸的脸色。   美国大豆协会首席经济学家都承认,高昂的关税已经“事实上切断了美国农民与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的联系”。这种情况下,想让中国短期内恢复采购,简直是痴人说梦。   做生意讲究个划算,谁也不会放着便宜又稳定的货源不要,去买加了价还可能随时断供的商品。特朗普要是想不通这点,估计还得看着自家的大豆在仓库里继续积压,看着国内相关产业一步步萎缩。   他那套“提前关税期限”的威胁,就像纸老虎,看着吓人实则没杀伤力。中国早就不是任人拿捏的软柿子,后发制人的底气摆在这儿,美国再怎么虚张声势,也改变不了主动权转移的事实。

0 阅读:133

猜你喜欢

史鉴奇谈

史鉴奇谈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