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溢价,让巴西丢掉了已经到嘴的中国大豆订单? 中国如果不买美国大豆,对于其他产大豆的国家来说应该是利好的消息,但巴西似乎要丢掉这个机会。 表面上看,是巴西大豆要价太高,今年巴西大豆大丰收,结果港口堵得一塌糊涂,船都开不出去,物以稀为贵,价格自然水涨船高,最夸张的时候,巴西大豆比美国的每蒲式耳贵了1美元还多。 但你要是觉得中国买家单纯是因为价格高才取消订单,那就把这事儿想简单了,现在中国进口大豆,早就不是谁便宜就买谁那么简单了,一年进口9000多万吨的大买家,考虑的是整个供应链的风险。 巴西那边装船动不动就延误半个月二十天,这些耽搁产生的费用,加上市场价格波动的风险,算下来可能比多付的货款还贵。 就在巴西被物流问题困扰的时候,美国那边可是下了不少功夫,他们的出口码头搞了自动化升级,装船效率大大提高,密西西比河的航道也疏浚了,内河运输成本降了差不多12%,这一增一减之间,竞争力就上来了。 说白了,中国买家这次转向,其实是对“确定性”的投票,虽然美国大豆每吨也就便宜个三五美元,但人家船期准啊,不用提心吊胆地等着,有贸易商打了个比方,这就好比网购,一个包邮但发货慢,一个要付邮费但次日达,急用的时候你选哪个? 这件事背后,其实反映了全球大豆贸易正在发生的三个深刻变化。 第一,买家越来越看重稳定性,不光看价格,还要看能不能按时到货,货源稳不稳定,今年中国从美国、阿根廷进口大豆都增加了,就是这个思路的体现。 第二,巴西遇到了成长的烦恼,产量是上去了,但仓储不够,运输成本比美国高出85%,有个巴西农民说得挺形象,“我们的大豆还在坐驴车,人家已经上高铁了,” 第三,科技成了关键变量,美国推广的耐旱转基因品种,让收成更可预测,这种“稳产”的能力,正在成为看不见的加分项。 有意思的是,虽然短期订单转了向,但中国还在巴西投资建粮食铁路,这说明什么?短期买卖是生意,长期布局是战略,两者并不矛盾。 这次订单调整,看似寻常,其实挺有嚼头的,往深了想,能看出不少门道。 现在做买卖更看重“靠谱”, 以前是哪儿便宜从哪儿买,现在得综合考虑,能不能按时到货?货源稳不稳定?政治风险大不大?中国取消巴西订单这个事,其实就是对全链条成本重新算账的结果,时间成本、风险成本,这些都是真金白银。 大家都在“留后手”, 中国不把鸡蛋放一个篮子里,巴西、美国也在积极找新客户,这种互相“不把全部身家押上去”的做法,反而能让市场更健康——逼着大家都去提升自己的服务水平。 最值得关注的是,数字技术正在改变游戏规则, 美国农场用数字平台实现精准种植,中粮用“大豆贸易大脑”模拟不同采购方案的风险,这意味什么?意味着未来的农业竞争,不光是看谁家地好,还得看谁家算法强。 说到底,这个世界已经进入了一个“不确定”成为常态的阶段,最大的风险不是价格涨跌,而是还用老办法做新生意。 就像开车去陌生地方,光知道油价便宜不行,还得看路通不通、有没有坑,这才是现代贸易的生存之道。
巴西那边,大豆已经不是按吨卖了,是按“山”卖的。还没到年底,就卖了超过1亿吨,直
【9评论】【21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