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市早苗当选日本第104任首相,成为日本历史上第一位女首相。 10月21日,日本国会那场首相选举算是落下了帷幕,高市早苗最终胜出,成了该国战后首位女性首相。 说起来,这场选举前的戏码比结果本身还热闹,原本合作了二十多年的公明党,就因为看不惯她的立场直接翻脸退出联盟,逼得自民党只能转头去拉日本维新会入伙,还得答应削减国会议员、推进副首都建设这类条件,才算把选票稳住。 能坐上首相宝座,高市早苗的政治履历确实够硬,从九十年代初当选议员踏入政坛,一路做到总务大臣、经济安全保障担当大臣,总务大臣的任期还创下了纪录。 前两次参选自民党总裁都失败了,这次总算熬出头。 但真正帮她上位的,还是跟安倍晋三的深厚渊源,被外界视作“安倍路线”的继承人,连政策主张都跟安倍一脉相承。 这位新首相的政治底色实在保守得扎眼,修宪是她多年的执念,一门心思要把自卫队改名国防军,还想让日本重新拥有宣战权,国防预算更是要往高了提。 历史问题上的态度更让人无语,不仅常年去靖国神社参拜,还公然否认侵略历史,把过去的对外战争说成是自卫行为,连南京大屠杀和强征慰安妇的事实都敢否认。 之前还给一本歌颂希特勒的书写过推荐文,这操作放在哪个国家都够争议的。 对外关系上,她的强硬几乎写在脸上,动不动就渲染周边威胁,对中国和朝鲜态度强硬,还把台湾问题扯进来大放厥词,说什么“台湾有事日本必入”,这种干涉他国内政的言论直接引发了中方强烈反对。 经济上搞所谓的“技术脱钩”,力主将中国企业的5G设备排除在日本市场外,还推动法案限制高科技合作,却没想想日本经济离了对华合作能不能撑得住。 国内政策同样充满争议。嘴上喊着刺激经济,实际还是走增发国债的老路子,只会让本就高企的债务雪上加霜。 社会观念更是陈旧,坚持女性就该“相夫教子”,反对同性婚姻和夫妇别姓,身为女性领导人却在压制女性权利,这种矛盾实在讽刺。 竞选时还编造过“外国人踢鹿”的说法,要求严格管理外国人,结果被当地公园直接打脸,暴露了排外倾向。 她的当选,在日本国内也吵翻了天,社交媒体上全是不满的声音,不少人觉得她太右,担心把日本外交搞砸,“日本完了”的话题还登上过热搜。 连曾经的盟友公明党都不愿跟她合作,可见其立场有多极端,但自民党保守派力挺她,再加上在野党内部不团结,才让她险胜,这种靠派系支持和对手失误上位的政权,根基本就不稳。 更麻烦的是执政基础问题,跟维新会的联盟纯属“利益捆绑”,对方不加入内阁却要提各种条件,一旦政策不合心意随时可能拆台。 国会里执政联盟席位不够,以后推任何政策都得看在野党脸色。 经济上通胀高企、米价上涨,民众最关心的民生问题,她那些激进的安保政策根本解决不了。 外交上还要应付美国的关税压力,同时面对邻国因历史问题产生的不满,简直是内外交困。 这场选举看着是日本迎来首位女性首相的突破,实则是保守势力的又一次胜利。 安倍路线换了个女性代言人继续推进,修宪、扩军、历史修正这些老调子换汤不换药。 所谓的“女性掌权”只是个噱头,内核还是那套极端保守的政治逻辑。 日本政坛走马灯似的换首相,本质都是在保守框架里打转,解决不了经济停滞、社会撕裂的根本问题。 高市早苗的上台,给东亚局势添了不少变数,历史问题上的挑衅言行,安保政策的扩张倾向,都可能加剧本地区的紧张,但她的政权本就脆弱,国内反对声浪不小,政策落地难度极大,能不能熬过常见的“短命首相”周期都不好说。 毕竟民众要的是改善生活,不是听着激进口号担惊受怕,也不是看着政客在历史问题上反复横跳。 保守路线或许能让她一时上位,却解决不了日本真正的困境。 历史已经证明,脱离和平发展轨道、回避历史责任的做法,只会让自己陷入孤立,首位女性首相的光环再亮眼,也遮不住极端立场带来的风险。
高市早苗当选日本第104任首相,成为日本历史上第一位女首相。 10月21日,
论史家
2025-10-21 15:34:37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