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初乌克兰把我们辛辛苦苦收购的马达西奇公司直接收归国有,很多人一开始都觉得这只是

豫经猎史册 2025-10-21 15:46:58

当初乌克兰把我们辛辛苦苦收购的马达西奇公司直接收归国有,很多人一开始都觉得这只是一次普通的商业纠纷,但细看下来就能发现,背后其实藏着不少复杂因素,关系着我国海外资产安全的大问题。 大家都知道,马达西奇这家公司原本在全球航空发动机领域地位不小,尤其是大型直升机和军用飞机发动机,技术实力有目共睹。 2014年乌克兰局势突变,克里米亚危机之后,乌克兰和俄罗斯的老关系算是彻底闹翻。 马达西奇本来七成订单来自俄罗斯,结果一下子没了市场,企业差点就撑不下去。 就在这时候,我国企业看准了机会,想通过合法投资合作,把马达西奇的技术引进来,也能帮这家老牌企业起死回生。 2016年,天骄航空的母公司信威集团和马达西奇的主要股东谈妥了收购方案,直接买下65%的股份,还承诺给企业注资搞技术升级。 这本来是一桩双赢的买卖,一边是我国想引进高端发动机技术,另一边是乌克兰企业急需资金和市场,怎么看都是互利。 可惜理想很丰满,现实却很骨感。 交易刚有进展,西方国家特别是美国,立马跳了出来。 美国和一些盟友担心我国掌握这些关键技术后航空工业会更强,于是各种手段轮番上阵。 乌克兰政府也在双重压力下,先是拖延审批,后来干脆以“国家安全”为由,冻结交易。 到2021年,乌克兰直接宣布把马达西奇国有化,完全把中方投资人排除在外。 我国外交和商务部门多次交涉,要求维护合法权益,但乌克兰态度强硬,始终没给出正面回应。 通过马达西奇的事情,咱们能看清,企业在海外收购高科技资产,不只是花钱买技术这么简单。 哪怕再合法合规,也可能被一些国家用各种莫须有的理由阻拦。 尤其是像航空、半导体这种涉及国家安全的领域,外部干扰和打压几乎难以避免。 以后我国企业在“走出去”时,光靠商业逻辑远远不够,必须同时考虑到国际政治和安全环境。 遇到问题不能只靠企业单打独斗,还得有国家的政策支持和法律维权的后盾。 放眼未来,我国企业“走出去”的步伐不会停,但风险意识一定要跟上。 马达西奇事件给我们提了个醒,在海外投资,尤其是涉及核心技术和重要资产时,不能掉以轻心。 在复杂的国际环境下,只有不断提升自身应对风险的能力,才能更好保护好我国的海外利益。 现在特朗普又上台了,美国对我国的科技遏制一点没松劲,国际局势更是变幻莫测。 我国企业在海外投资的路还很长,但有了马达西奇的前车之鉴,大家心里也会更有数,遇到不公正待遇就要敢于维权,争取把损失降到最低。 毕竟,几万亿的海外资产,绝不能说没就没。 总体来说,马达西奇事件其实是我国企业海外发展的一个缩影,让我们看清了国际投资的残酷现实。 只要坚持合法合规、积极维权,不断完善自我保护机制,未来无论遇到什么挑战,我国企业都能更有底气、更有智慧去应对。   参考:界面新闻——中企收购多次受阻后,乌克兰政府:航空发动机巨头马达西奇将收归国有

0 阅读:81

评论列表

在水一方

在水一方

2
2025-10-21 23:16

荷兰如法炮制。

豫经猎史册

豫经猎史册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