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国记者访问中国高志凯:如果英国政府不批准中国在英国新建大使国,中国将如何解决!高志凯明确表达:英国也不要想在中国北京建新使馆!同时让英国不要忘记了 中国拥有强大的军事力量,英国侵略中国的历史 中国人民没有忘记! 麻烦看官老爷们右上角点击一下“关注”,方便您进行讨论和分享,感谢您的支持! 中国早在2018年就买下了伦敦皇家造币厂旧址,准备在那里建新使馆,地是自己花真金白银买的,手续也齐全。 可七年过去了,英国那边不是说“要再评估”,就是说“涉及城市规划”,反正就是各种理由拖着不批,最近干脆又推到12月以后。 别说中国了,换任何国家都得心里不舒服。按国际惯例,《维也纳外交关系公约》第21条写得明明白白——接受国应该帮派遣国提供合适的馆舍。这是国际规则,不是谁家的“人情”。 可英国怎么做的?对自己就特宽,对中国就特别挑。自己驻华使馆要扩建的时候,中国这边该批的批,该帮的帮,手续走得顺顺当当。轮到中国这边建馆,英国就各种卡、各种拖。有人调侃,这不是“规划问题”,这是“政治问题”。 表面上英国说是担心“国家安全”,说怕中国在伦敦搞监听,但明眼人都看得出来,这套说辞就是挡箭牌。其实,这背后更多的是美国的影子。 这几年,英国在对华政策上越来越像美国的“小尾巴”。美国说要限制中国的芯片出口,英国立马跟着出台政策;美国拉着欧洲制裁俄罗斯,英国也第一个跳出来;现在美国一声令下,说中国新使馆可能威胁“情报安全”,英国立刻就顺势拒批。 这不,前阵子美国甚至打电话威胁英国首相,说如果敢批中国的使馆,就暂停美英情报共享、再加征关税。英国这边一听就怂了。所谓的“独立外交”,到头来成了“替人办事”。 更夸张的是,英国还照着美国那一套,对中国11家企业实施制裁,说什么“支持俄罗斯”。这种莫须有的理由,谁都知道是跟着美国走流程罢了。 美国拉着英国搞遏制中国的“小圈子”,英国乐呵呵地去当急先锋,可结果是什么?自己企业的市场份额下降,投资流失,经济还越搞越紧。 2024年,中国对英投资下降了近20%,不少中资企业选择转到法国和德国发展。英国失去的不只是投资,还有成千上万个工作岗位。 可英国政府还在嘴硬,一边喊着“重视中英关系”,一边却在关键问题上配合美国唱反调。这种“双面外交”,到头来两边都得罪。 高志凯这次回应,其实正是中方对这种“双标”的回击。他说得直白:“英国要是不让中国建馆,那就别想在北京建新的。” 这话虽然硬,但一点不虚。国际交往讲究的就是对等。你尊重我,我自然尊重你;你卡我,我也有权卡你。 这种“以彼之道,还施彼身”,不是威胁,而是规则。英国不能一边享受在中国的便利,一边却拿“中国威胁论”来搪塞自家民众。这种玩法放在今天,早就没人买账。 更重要的是,中国早已不是当年那个任人拿捏的国家。中国现在的底气,来自实力。 军事上,中国的国防预算位居世界第二,海军舰艇数量全球第二,仅055型万吨大驱就有八艘。反观英国呢?皇家海军的主力舰总共不到20艘,还时不时“趴窝”。 前几年派军舰去南海,还没走多远发动机就出问题,最后靠拖船拖回去。就这实力,还动不动拿“安全”说事儿,真让人想笑。 经济上,中国GDP接近18万亿美元,英国才3万亿美元出头。中国的体量是英国的六倍。英国要真跟中国闹翻,损失最大的是自己。英国不少高校、科技公司、港口、能源项目都有中国投资。真要一刀切,英国先疼。 高志凯还特意提到一点——“历史不能忘”。这不是故意翻旧账,而是提醒英国认清现在的位置。 从鸦片战争开始,英国用坚船利炮轰开中国大门,逼签《南京条约》,割地赔款;1860年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把成千上万的文物抢回去,现在还躺在大英博物馆里。这些事中国人没忘。 现在英国还拿着那股“日不落帝国”的架子对中国指手画脚,完全没看清世界早变了。如今的中国,是全球第二大经济体,是世界制造业中心,是联合国常任理事国。想再用殖民思维对中国发号施令?门儿都没有。 历史告诉我们,尊重是合作的前提。如果英国真想发展好中英关系,就该放下那股旧帝国的优越感,用平等的态度重新看待中国。 其实这场使馆风波,说白了是英国在试探中国的底线。中方这次态度鲜明,就是要告诉英国——合作可以,双标不行。 中国一直主张“互相尊重、平等互利”,但这不是任人宰割的忍让。你要尊重规则,我就给你面子;你要一边拿我当伙伴,一边在背后捅刀子,那对不起,我们也会用同样的方式回应。 时代已经变了,英国再也不是那个能左右全球的大国,而中国早已不再是被欺负的对象。如今的国际关系,不是看谁嗓门大,而是看谁更守信用、更讲规则。
英国记者访问中国高志凯:如果英国政府不批准中国在英国新建大使国,中国将如何解决!
不负赋墨尘
2025-10-21 15:58:24
0
阅读: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