冤大头国家出现,特朗普乐坏了:一年后,美国的稀土会多到用不完 这几天,国际舞台上又热闹了。澳大利亚总理阿尔巴尼斯远赴美国,和特朗普一番热聊,最后敲定了稀土合作大单。特朗普当场放话,美国稀土明年就能堆成山,用都用不完。 可别着急鼓掌,背后的故事其实“冤大头”味十足。澳大利亚以牺牲对华关系为代价,就换了个美国的口头支票,这算盘打得真够响。但现实可没有那么简单。稀土江湖风云再起,谁才是真正赢家,细细一扒才知道。 阿尔巴尼斯这次美国之行,本来想捞个核潜艇大礼包,结果却是“稀土合作”成了主菜。协议签得热热闹闹,澳大利亚要扩大稀土开采,美国负责“伸出援手”搞资金。 但细看协议内容,核潜艇的事只字未提具体时间,纯靠特朗普一张嘴许愿,画了个大饼。 澳大利亚稀土储量的确在全球排第二,可有矿不等于有饭吃。大家都知道,加工技术和产业链才是根本,澳大利亚这块短板,短得很扎心。 澳国内不少政客早就敲警钟。前总理陆克文一句话说得直白,得罪中国,换来美国的空头承诺,澳大利亚这买卖太吃亏。 其实,澳稀土七成都卖给了中国,跟中国撕破脸,经济上就是“搬石头砸自己脚”。 稀土是全球供应链的命门,中国占主导地位,澳大利亚想靠美国翻身难度不小。放在国际大棋盘上,小国夹在大国之间,稍有不慎就容易成“冤大头”,这历史上可有的是例子。 无论怎么看,澳大利亚这波操作,更像是在大国博弈里交了“投名状”,可这“投名状”能不能换来回报,谁心里都没底。 中国这边,早就把稀土主动权握得死死的。商务部去年底刚刚出台新规,稀土相关技术出口管得更严,直接卡住了美澳合作的脖子。 全球90%的稀土加工技术都在中国手上,别说美国,澳大利亚就算矿挖出来,也加工不了。美国地质调查局的数据很扎实,中国光产量就占全球六成以上。 美澳想靠开矿突破中国技术壁垒,这路子根本行不通。说到底,稀土不是谁家院子里的白菜,挖出来就能卖,背后还要看谁能把技术玩明白。 还有一出戏,南海上澳大利亚军机和中国战机“擦肩而过”,澳方说中国投了照明弹,炒得沸沸扬扬。这种碰瓷式的“刷存在”,明眼人都看得出来,更多是给美国看,想借机套近乎。 国际媒体分析得很到位,这种摩擦本来就是大国竞争的常态,中国的反应完全是正当防御,澳方炒作不过是想给自家国内和美国送点谈判筹码。 技术卡脖子加军事碰瓷,中国这套组合拳打得美澳直冒冷汗。归根结底,稀土这事儿不是单靠资源就能解决,技术才是硬道理。 特朗普这次也没闲着,条件开得花里胡哨。什么放弃稀土管控,什么买美国大豆,什么解决芬太尼问题,分明就是一口气想捞三个好处。这一套条件,怎么看都像美国给自己找台阶下。 自家农民受关税政策拖累,得找个出口;芬太尼问题又和中国扯不上直接关系,拿来当砝码。特朗普嘴上说得豪气,什么明年美国稀土堆成山,实际上底气根本不足。 专家们分析得很透,这场“政治作秀”更多是对内安抚,真要替代中国供应链,光靠嘴皮子没用。中国的技术和产业链优势不是一年半载能追上的,特朗普的乐观更像是给自己打气,实际操作起来一地鸡毛。 澳大利亚这波操作,成了国际博弈里典型的“冤大头”。特朗普笑得开心,背后却是美国战略焦虑的真实写照。 稀土博弈的本质,就是谁能掌握产业链和技术话语权。中国的反制措施精准有效,让美澳的合作计划屡屡碰壁。澳大利亚一边想靠美国上位,一边又离不开中国市场,这两头下注的策略,很可能最后两头落空。 国际关系讲究互利共赢,谁要是总想着一锤子买卖,迟早要吃苦头。稀土这局,未来还远没到收官的时候,但谁是赢家,谁又会成下一个“冤大头”,大家心里其实都有数。 说到底,稀土不是谁嘴上说了算,真正的话语权,还得靠实力说话。 参考资料:美澳签署85亿美元关键矿产协议被怀疑“有猫腻”!核潜艇协议也被曝有“模糊之处” 2025-10-21 13:20·红星新闻 特朗普说稀土、芬太尼和大豆是美对华主要关切议题,外交部回应 2025-10-20 16:14 观察者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