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招争议背后的职场思考:我们到底在为什么较劲?】 南昌大学这场招聘会风波,乍看是海报该不该“露胳膊”的审美之争,实则撕开了就业市场供需错位的深层矛盾。企业标榜“可爱清纯风”,学生投递简历寥寥,恰恰说明市场供需的错配——企业觉得“身材优势”是卖点,年轻人却更看重职业尊严。 校方致歉看似“大题小做”,实则暴露高校就业服务体系的滞后。审核企业资质却漏掉宣传物料,正如我们常说的“重程序轻内容”,这种形式主义审核早该升级。但更值得深思的是,当“保底5000”的主播岗位与“理工科岗位”同台竞争,折射出的恰是就业市场的真实生态:部分企业用擦边营销博眼球,年轻人用脚投票选择体面赛道。 指责学生“好高骛远”是站着说话不腰疼,批评企业“低俗营销”也难解燃眉之急。真正该追问的是:为什么企业觉得“展示身材”能吸引求职者?为什么年轻人宁可挤破头考编也不愿尝试新兴行业?当社会一边喊着“尊重多元职业”,一边对特定岗位暗含偏见,这种撕裂才是争议的根源。 教育的价值从不在“培养端盘子的”或“培养主播的”,而在于让每个选择都有尊严。南昌大学的致歉不是终点,而是提醒我们:职场文明的进步,既需要企业守住底线,也需要年轻人挺直腰杆,更需要高校搭好桥梁——让理想与现实握手言和,才是对青春最好的成全。
武汉理工大学被称为“984.5大学”,有点过誉了,对学校也不是好事。首先地理位
【1评论】【7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