输球又输心!张本智和1比11惨败后被自家媒体“补刀”。比赛结果刚出来不久,自家媒体就发文,连连夸赞王楚钦,写着“张本智和领先,然后被逆转,王楚钦打出了世界第一的气魄”,这寥寥十几字,最诛心。 据鲁中晨报10月15日报道,自家选手输了球,他们不光不安慰,不帮忙找补,反而掉过头来把对手一顿猛夸,这操作放在哪个运动员身上都受不了。 这已经不是简单的报道比赛了,这分明是在说,你看,我们的王牌选手,在关键时刻还是顶不住,心理素质不行,而对手才是真正的王者。 事情还得从那场惊心动魄的亚锦赛男团半决赛说起,当时日本队气势正盛,可以说一只脚已经迈进了决赛的大门。 他们手握2比0的大比分领先,全场日本观众的欢呼声几乎要掀翻屋顶,胜利的天平已经严重向他们倾斜,只需要再拿下一盘,就能将卫冕冠军中国队淘汰出局。 就在这个悬崖边上,王楚钦和张本智和这对老对手,在第四盘相遇了,所有人都知道,这场球不仅决定着中国队的生死,更是两位顶尖选手之间的一场荣誉之战。 比赛一开始,张本智和确实打得很有压迫感,率先拿下一局,似乎延续了日本队的良好势头,然而,谁也没想到,这竟然是他本场比赛最后的辉煌。 从第二局开始,王楚钦仿佛变了一个人,他不再急躁,而是沉稳地控制着比赛的节奏,最让人瞠目结舌的是,他竟然打出了一个11比1的悬殊比分。 这一局,张本智和被打得晕头转向,完全找不到北,他的表情从自信满满变得茫然无措,甚至在中途申请了一个暂停,匆匆跑去换了一件球衣。 这个举动,在很多人看来,已经是他心态失衡的明显信号了,想通过换件衣服来改变场上的颓势,这在心理学上或许叫“行为中断”,但在竞技场上,它更像是一种无计可施的挣扎。 果不其然,比赛的走势彻底被王楚钦接管,尽管在决胜局中,张本智和一度取得了领先,但那点微弱的优势在王楚钦强大而稳定的心理防线面前,显得那么不堪一击。 王楚钦一分一分地追,一分一分地反超,最终稳稳拿下比赛,当最后一个球落地时,张本智和只是面无表情地收拾东西,默默地压低了帽檐,连赛后握手都显得有气无力。 他心里清楚,这次他又输了,而且是在手握巨大优势的情况下,被对手硬生生地翻了盘,这场比赛的失利,对张本智和的打击是巨大的,但比失利更沉重的,是赛后日本国内舆论的无情碾压。 日本媒体几乎没有给他留任何情面,各种批评的声音扑面而来,“心理防线坍塌”、“关键时刻掉链子”之类的字眼,频繁出现在各大体育新闻的标题上。 他们非但没有指责裁判或者寻找其他客观原因,反而将矛头直指张本智和,认为他没能扛起核心球员的责任。 更有意思的是,网上的一些评论甚至比媒体还要尖锐,有网友直言不讳地说:“张本这心理素质,根本不配当日本一哥,每次到关键分就手软。” 还有人拿他和王楚钦做对比:“看看王楚钦,那才叫大心脏,落后的时候不慌不忙,领先的时候稳扎稳打,这才是世界第一该有的样子。” 这种来自自己人的否定和指责,无疑是在张本智和本已受伤的心上,又狠狠地撒了一把盐,其实,竞技体育有输有赢本是常事,但为什么张本智和这一次的失利会引起如此大的反响?这背后,恐怕不仅仅是一场比赛的胜负那么简单。 作为一个旅日华裔选手,他从出道起就背负着巨大的压力,他需要在赛场上不断用胜利来证明自己的价值,来回应那些质疑的声音。 他那种在赛场上赢球后极度夸张的吼叫,在很多人看来,既是宣泄,也是一种急于证明自己的表现,然而,体育竞技是残酷的,它从来不相信眼泪,只看重实力和结果。 当技术水平达到一定高度后,心理素质就成了决定胜负的关键,王楚钦在这场比赛中展现出的,恰恰就是这种强大的心理韧性。 即便是在队伍0比2落后的绝境中,他依然能够保持专注,相信自己,最终力挽狂澜,这不仅仅是一场球技的胜利,更是一场意志力的胜利。 这件事也让我们看到了中国乒乓球队深厚的底蕴,为什么国乒能够长盛不衰?靠的绝不仅仅是一两个天才球员,而是一整套科学的训练体系、强大的团队凝聚力以及一代代球员传承下来的“永不言败”的精神。 即便是局面再困难,他们也总有人能站出来,扛起队伍前进,反观张本智和,这次的惨败和舆论风波,对他来说未必是坏事。 如果他能从这次打击中真正地反思自己,意识到心理建设和技术打磨同样重要,或许还能迎来新的突破。 但如果他依然沉浸在失败的痛苦和外界的指责中无法自拔,那么他的职业生涯恐怕很难再上一个新台阶,归根结底,赛场如人生,总有起起落落。 一时的胜利不值得过分骄傲,一时的失利也不必过分沮丧,对于张本智和来说,如何面对失败,如何从失败中吸取教训,可能比赢得任何一场比赛都更重要。 信源:鲁中晨报--2025.10.15
国乒亚锦赛收官!两冠拿得超爽!但最戳人的不是夺冠——是队友给向鹏“设的局”。
【2评论】【4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