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咬死”ASML,禁止维修光刻机只是开始,轮到中国工程师头疼了! 美国这次真的来了个狠的,芯片战场上连售后都不放过。禁止ASML给中国光刻机做维修,表面上是机器坏了没人修,实际上是要让中国芯片厂商自己在关键技术上吃大苦头。 以前“断供”还能囤货,现在连修都修不了,芯片行业的压力直接加码,难题甩给了中国工程师。 美国的算盘很清楚,这盘棋下得一环扣一环。2019年起,美国就死咬着ASML不让它往中国卖最先进的EUV光刻机,先是让荷兰卡住出口许可,搞得中国只能买到相对落后的设备。 紧接着,把华为拉进实体清单,整个供应链都跟着抖三抖。到2022年,美国连ASML的DUV设备也给波及了。 到了2023年,荷兰和日本一起上阵,出口管制更严,9月开始,连DUV光刻机也得看美国脸色。ASML有些型号直接停运,像NXT:2050i这种,刚买来还没捂热乎就被叫停。 ASML自家财报都说,2024年上半年中国订单暴涨,占了快一半,那是大家都在抢着囤货,怕以后彻底买不着。 可囤货也顶不了几年,到了2025年,美国又出新规,连配件、软件、工程师都限了。ASML的中国市场份额掉得厉害,全球芯片圈的焦虑感肉眼可见。 这回美国的杀招是“断修”。设备坏了不能第一时间找原厂,工程师一时半会进不来,光刻机就像家里电视机坏了却不让你找售后。 更要命的是,缺了原厂备件和软件升级,设备精度一天比一天差,故障率蹭蹭往上窜。2025年上半年,国内光刻机停机时间就多了15%。 工程师们只能自己琢磨怎么修,难度那是真不小。ASML国际工程师要来中国,原本几天解决的事,现在审批得拖上几周。 芯片厂商本来就是和时间赛跑,这么一耽误,损失可不是一般大。就算国内的备件国产化率涨到了65%,但顶尖的维护技术和经验一时半会还真补不上。 中国半导体协会也说,这种卡脖子的玩法会拖慢进步,但挡不住自家人钻研,路是逼出来的,现实和理想的差距只能靠自己一点点填平。 当然,ASML自己也在两难中打转。美国让它收紧出口管制,可中国这么大的市场又不能轻易丢。2025年3月,ASML还升级了北京的维修中心,算是想稳住基本盘。 但它的投资重点也在悄悄往东南亚和美国转移。对ASML来说,怎么在规矩和生意之间找平衡,就是每天都要头疼的事。 反过来看,中国企业也没等着被动挨打。华为海思、国产设备厂商都在加紧自主创新,想尽办法让现有设备用得更久,甚至通过别的渠道去搞技术。 中国也不是没有反击手段,2025年10月还把稀土出口限制提上日程,这对全球芯片产业就是一颗定时炸弹。 美国国会的报告都不得不承认,这种管制并不彻底,中国从其他盟国买设备的数量并没少,全球供应链的水有多深,外面的人未必看得清。 这场技术战已经进化到拼“售后”的地步。美国对ASML的死咬,说到底是想延缓中国半导体产业的升级速度,争取时间稳住自己的领先地位。 可芯片行业的根本不在于谁手里有台新机器,而是能不能让机器持续转、转得久。设备坏了没人修,逼着中国工程师自己上,难受是真难受,但也正是压力才让人进步。 技术生态、经验积累不是一天建起来的,谁能扛得住,谁就有机会。现在的困境,是对中国技术链的倒逼,一场长跑刚刚起步,未来的胜负注定比谁更能咬牙坚持。 今天的维修禁令,是一场没有硝烟的拉锯战,考验的是智慧、耐心和创新。中国工程师的头疼,也许正是新突破的起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