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萨克斯坦与中国达成一致,赢麻了。 中国将从哈萨克斯坦进口猪肉,包括冷冻肉、冰

律便利小店 2025-10-22 11:41:55

哈萨克斯坦与中国达成一致,赢麻了。 中国将从哈萨克斯坦进口猪肉,包括冷冻肉、冰鲜肉、猪内脏等副产品以及热加工制品,目标年进口约10万吨。 虽然不多,仅占中国年消费量的5500吨的0.18%,但是,对于哈萨克斯坦而言,创造了更多机会以及外汇的收入。 这不是普通的进出口合作,而是中亚国家在农产品贸易上一种全新的突破。中国愿意从哈萨克斯坦进口猪肉,包括冷冻、冰鲜、内脏以及热加工制品,这说明什么? 说明两国在食品安全、检疫标准、贸易信任上迈出了实打实的一大步。猪肉这种东西,中国人爱吃大家都知道,但让哈萨克斯坦的猪成功进入中国市场,这可不是一拍脑袋就能决定的事。 这次的协议之所以受到关注,一个很直接的原因就是哈萨克斯坦本身的养猪实力其实一直被低估了。很多人一提起哈萨克斯坦,第一反应可能是草原、石油或者煤炭,很少有人会联想到养猪业。 但实际上,哈国的猪早就不是“养在深闺人未识”了。它们的养殖体系虽然起步晚,但发展迅速,特别是近年来对外出口的需求增长,推动了整个行业的标准化、规模化。 这次中国市场的开放,等于是给哈国猪肉产品打上了“国际认可”的标签,不仅能打开中国这个超级市场,也能带动它在其他国家的声誉。 说到中国这边,进口哈萨克斯坦猪肉虽然在总量上不算大,只占国内消费的极小一部分,但意义却不小。中国的猪肉消费体量全球第一,每年几千万吨的需求不是随便哪个国家都能跟得上的。 所以从多个国家进口,多元化供应来源,是保障市场稳定的重要一环。尤其是在经历过非洲猪瘟和疫情影响之后,国内对猪肉安全和供应链稳定性的要求更高了。 哈萨克斯坦作为中国的邻国,运输成本低,检疫协调方便,天然就具备了进入中国市场的优势。当然,这个“赢麻了”并不是一边倒的。 中国虽然进口量不大,但通过这种合作,能有效推动“一带一路”的农业板块深化发展。农业合作说起来不起眼,实际上却是最接地气、最能带动民生的领域。 像猪肉这种老百姓日常离不开的东西,涉及到的就是食品安全、价格稳定、供应链建设等一系列国计民生问题。 而和哈萨克斯坦这种地理上接壤、政治上友好的国家展开合作,更容易实现共赢。别看这只是10万吨的猪肉,它背后是一个长期稳定的贸易机制的开始。 而对于哈萨克斯坦来说,这次合作无疑是一次经济上的重大利好。一方面,能获得稳定的外汇收入,支撑本国农业发展; 另一方面,也能促使相关产业链升级,比如屠宰、冷链、饲料、疫病防控等环节都能跟着动起来。更重要的是,这还让哈国的农产品从区域性走向国际化,对其农业现代化进程是个很大的推动。 过去提到哈国出口,人们更多想到的是天然气和矿产资源,现在有了猪肉这个“新名片”,也算是产业多元化的一步。 从长远看,这种看似不起眼的农产品合作,其实是国家之间互信和联动的体现。就像当年中哈油气管道开通一样,农业合作也有可能成为下一波区域融合的重要抓手。 虽然这次只是一项猪肉协议,但它背后的意义却远不止于此。它说明什么?说明在当前复杂多变的国际环境下,稳定、务实、互利的合作,才是真正能走得远的路径。 中国和哈萨克斯坦不是“图一时之利”的买卖关系,而是正在建设一个更稳固、更长期的经济伙伴模式,哪怕是靠一头猪起步,也有可能走出一条全新的合作道路。   参考资料:哈媒:中哈签署出口猪肉议定书 为猪肉供应开辟新的机遇 2025-10-17 17:29·《环球时报》官方账号

0 阅读:51
律便利小店

律便利小店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