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罗斯已经悄悄帮印度把“布拉莫斯”超音速巡航导弹的射程提升到了800公里,新德里

鉴清评趣 2025-10-22 11:51:06

俄罗斯已经悄悄帮印度把“布拉莫斯”超音速巡航导弹的射程提升到了800公里,新德里消息人士确认,这种导弹的冲压式空气喷气发动机系统进行了升级,接下来将进行多次测试,相关试验工作已经开展。 1991年苏联解体前夕,当时苏联海军正在研发P-800“宝石”超音速反舰导弹,这款继承自P-700“花岗岩”的武器,采用冲压发动机技术,最大速度达3马赫,射程600公里。 然而,随着苏联解体,项目因资金断裂陷入停滞。转折点出现在1998年——印度投入2.4亿美元重启研发,与俄罗斯机械制造科研生产联合体成立合资公司,将“宝石”导弹的印俄联合版命名为“布拉莫斯”。 最初的“布拉莫斯”沿用了“宝石”的核心设计:8.4米长的弹体、0.5米直径、3000公斤起飞重量,采用固体助推火箭+液体冲压发动机的两级结构。 但印度为符合《导弹技术控制制度》(MTCR)要求,主动将射程限制在290公里。直到2017年印度加入MTCR后,技术限制解除,导弹通过优化燃料管理、提高巡航高度,射程迅速扩展至450公里,并在2020年试射中突破500公里。 一些改进使“布拉莫斯”在保持3马赫巡航速度的同时,将射程从450公里推至800公里。更关键的是,俄罗斯同步升级了导弹的惯性导航系统(INS)与全球导航卫星系统(GNSS)的抗干扰模块,确保导弹在复杂电磁环境下仍能精准命中目标。 印度对800公里射程的执着,背后是清晰的战略意图。当前,印度海军约20艘主力战舰已装备垂直发射的“布拉莫斯”,包括“维沙卡帕特南”级驱逐舰和“塔尔瓦尔”级护卫舰。 射程扩展后,这些战舰可在不进入对手防空区的情况下,对800公里外的目标实施打击。陆军版本则计划部署至中印边境的列城基地,覆盖整个克什米尔地区。 但技术突破的另一面,是印度的“卡脖子”困境。尽管印度已将导弹组件自主化率提升至65%,但关键的寻的器技术仍依赖俄罗斯。 2025年5月印巴冲突中,巴基斯坦通过分析缴获的“布拉莫斯”残骸发现,其助推器上的俄语铭文清晰可见,暴露了印度在动力系统生产上的短板。这种技术依赖,在战时可能成为供应链断裂的风险点。 印度的野心并未止步于800公里。俄印联合研发的“布拉莫斯”II型高超音速导弹,已进入工程验证阶段。这款采用吸气式超燃冲压发动机的武器,设计速度达6马赫,虽射程缩减至300公里,但突防能力大幅提升。俄罗斯的“锆石”高超音速导弹已装备俄军,其技术经验正通过合资渠道向印度转移。 与此同时,巴基斯坦的应对同样迅速。2025年8月印度试射“布拉莫斯”-2后,巴方连夜试射“哈塔夫”-9短程弹道导弹。这款采用机动再入技术的武器,可通过改变飞行轨迹规避拦截,形成对印度的非对称威慑。 当“布拉莫斯”的射程从290公里跃升至800公里,南亚的军事平衡已被重新定义。俄罗斯的技术输出、印度的战略野心、巴基斯坦的应激反应,共同编织出一张复杂的地区安全网。 而这场导弹竞赛的终点,或许远未到来——当高超音速武器成为现实,传统的攻防逻辑是否会被彻底改写?这个问题,正随着每一次试射的轰鸣,逐渐浮出水面。 对于这场跨越喜马拉雅山脉的军事博弈,你如何看待技术升级对地区安全的影响?欢迎在评论区分享你的观点。

0 阅读:39
鉴清评趣

鉴清评趣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