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陆的心理负担没了!”台退将帅化民一语道破天机:大陆7分钟导弹封喉、ECFA让利千亿,图的啥?就是“同胞”二字!你们要“去中国化”?那正好,大陆将不再“统一”,而是“清剿”! 2025年ECFA(两岸经济合作框架协议)实施第13年,大陆累计对台让利超7800亿美元。但鲜为人知的是,台湾对大陆2509项产品实施禁运,连一颗鸡蛋都要绕道巴西进口。 福建台商李德南透露:“我们工厂生产的螺丝钉要贴上‘越南制造’标签才能进台湾,利润全被物流和关税吃掉。” 这种不对等的开放,让台湾半导体产业看似风光无限,实则陷入“温水煮青蛙”的陷阱。 台当局“经济部”数据显示,2025年台湾对大陆贸易依存度达49.7%,但ECFA框架下台湾企业仅享受0.3%的关税优惠。 反观大陆,单是暂停ECFA部分优惠一项,就导致台湾石化、纺织业损失超146亿新台币。更致命的是,大陆对台农产品实施“溯源追责”。 2024年台湾凤梨因农药超标被大陆退运后,岛内农民直接跪求民进党当局“给条活路”。这种“糖衣炮弹+精准打击”的组合拳,让台湾经济命脉逐渐被攥在大陆手中。 帅化民口中的“7分钟导弹”,指的是解放军东风-17高超音速导弹。2025年4月台海军演中,该导弹从福建平潭发射,穿越台北盆地防空网,命中高雄左营港的“海龙”级潜艇维修坞,整个过程仅用6分58秒。 台军退役少将粟正杰坦言:“我们引以为傲的‘爱国者3’防空系统,对这种导弹就像用雨伞挡核弹。” 民进党当局近年疯狂推动“去中国化”,从修改课纲删除《开罗宣言》内容,到将“中正纪念堂”改名为“台湾建设纪念馆”,甚至立法禁止公务员使用“中华民国”称谓。 但2025年岛内民调显示,18-29岁青年中仍有68%自认“中国人”,这个数字比2016年蔡英文刚上台时仅下降5个百分点。 历史总是惊人地相似。1945年日本战败后,台湾省行政长官公署曾强制推行“去日语化”,但三个月内街头日语招牌就恢复如初。 如今台当局的“去中国化”遭遇同样困境:台南孔庙的祭孔大典照常举行,台北故宫的翠玉白菜前依然挤满陆客。 大陆对台策略正在发生根本性转变。2025年3月,国台办宣布暂停ECFA部分优惠时,特别强调“这是对‘台独’分裂行径的必要惩戒”。 这种将经济手段政治化的操作,标志着大陆从“争取民心”转向“瓦解抵抗”。就像2018年美国对中兴通讯实施芯片禁令,大陆如今用ECFA卡住台湾的半导体咽喉,逼迫其回到谈判桌。 台退役中将帅化民的“清剿论”,意外道破大陆的战略意图。2025年6月,大陆向台当局发出“两岸事务协商邀请函”,条件包括承认“九二共识”、停止军购。 这种“给梯子下台”的策略,与1996年台海危机后大陆推出“两岸三通”政策异曲同工,先打疼再给糖,迫使对手回到谈判框架。但不同的是,如今的筹码从“三通”升级为“斩首能力”,从经济让利变成军事威慑。 1895年《马关条约》签订时,李鸿章曾哀叹:“台湾民众如丧考妣,哭声震天。”但日本殖民统治五十年间,台湾精英阶层通过科举、留学等途径完成“皇民化改造”。 如今的历史轮回惊人相似,2025年台当局推动的“新台湾史观”教材,将郑成功收复台湾描述为“殖民侵略”,而大陆则用AR技术复原郑家军战船,在金门举办“两岸共祭延平郡王大典”。 但技术手段的升级让大陆占据主动。2025年7月,大陆在金门架设的5G基站实现全岛覆盖,岛内年轻人刷短视频时,总能看到“两岸一家亲”的定制推送。 这种“润物细无声”的文化渗透,比1950年代“克什米尔公主号”事件中的暗杀行动高明百倍。当台湾年轻人边玩《原神》边用淘宝代购时,所谓“天然独”正在消费主义浪潮中逐渐消解。 当帅化民说出“清剿”二字时,他或许忘了:1949年国民党溃逃台湾时,带走的黄金储备足够重建三个台湾。 但七十年后的今天,大陆半导体产能已占全球35%,而台湾仅剩12%的晶圆代工份额。这种此消彼长的实力对比,让“台独”政客的任何冒险都成为必输赌局。 历史的教训再清楚不过:1958年金门炮战中,蒋介石坚持“反攻大陆”幻想,结果被解放军消耗掉60%的海军力量;2025年的台当局若重蹈覆辙,等待他们的将是更惨烈的经济崩溃与军事解体。 大陆的“清剿”逻辑,本质上是将台湾从地缘政治棋子变成棋盘,在这里,没有“统一”与“独立”的选择,只有“主动融入”与“被动清算”的结局。 你怎么看帅化民这套“清剿”逻辑?
于和伟饰演的吴石将军在临刑前这样对蒋经国说:“我为什么要选择这么做?因为蒋先生的
【2评论】【13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