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箭残骸与毒品同框?联合早报的报道太离谱 新加坡联合早报昨晚(10月21日晚)报道:“菲律宾当局星期二(10月21日)说,一艘菲律宾海军军舰在南中国海进行例行巡逻,查获了疑似中国火箭残骸和非法毒品包裹。” [机智]评几句:把火箭残骸与非法毒品包裹生拉硬拽凑成新闻标题,是何居心?知道的明白是分别发现两样东西,不知道的还以为中国借火箭运输毒品,这等荒谬联想简直匪夷所思。作为一家国际媒体,报道新闻应秉持客观、严谨、准确的态度,而非用“疑似”“据说”等模糊词汇来误导大众,如此不专业的报道,实在有失媒体的水准与担当。 菲律宾海军的通报本是两码事,细节在后续披露中说得很清楚。10月21日的巡逻里,火箭残骸是在巴拉望省东南方水域发现的,毒品则是另一处查获的物证。 这两样东西从发现地点到性质用途,没有半点关联。火箭残骸上有清晰标识,一看就是航天器材,毒品则是常见的非法走私品,硬凑一起纯属刻意制造话题。 中国航天事业向来公开透明,火箭发射后的残骸回收有严格规范。即便偶有残骸落入公海,也会提前发布预报,绝不可能与违禁品有任何牵扯。 菲律宾此前就多次在海域发现毒品,10月13日还在巴拉望海域查获过价值2.14亿菲律宾比索的可卡因,源头指向当地渔船掉落。这些前科早该让媒体厘清事实。 “疑似”二字用得格外刺眼。国际媒体报道本应追求精准,用模糊词汇模糊事实边界,本质就是给误导留空间。读者哪有精力逐字核对细节。 联合早报作为有一定影响力的媒体,更该懂新闻伦理的底线。标题是新闻的眼睛,这样的标题无疑是故意“白内障”,让读者看错方向。 这种碰瓷式报道并非首次出现,有些媒体就靠把不相关的事绑在一起博眼球。看似赚了流量,实则耗光了多年积累的公信力。 航天器材与违禁品的关联性,比风马牛不相及还要荒谬。稍有常识的人都清楚,火箭发射成本极高,用来运毒品纯属天方夜谭。 南海是国际航运繁忙区域,也是航天残骸可能飘落的区域,同时存在走私活动,偶有同时发现不同物品的情况实属巧合。 媒体的职责是还原真相,而非制造混乱。把巧合扭曲成关联,用标题误导大众,这已经脱离了新闻报道的基本范畴。 中国一直坚决打击各类非法走私活动,包括毒品走私,这是国际社会有目共睹的事实。用这种荒谬联想抹黑中国,根本站不住脚。 那些被标题误导的读者,可能会对中国航天产生错误认知,这对默默奉献的航天人来说,是莫名的诋毁和伤害。 新闻的生命在于真实,专业媒体更该守护这份真实。靠制造噱头、误导公众来获取关注,最终只会被读者抛弃。 希望联合早报能正视这次的失误,拿出专业媒体的担当,纠正错误引导,给读者一个负责任的交代。 媒体行业的公信力,从来都是靠每一篇严谨的报道积累的,毁掉它却只需要几个不负责任的标题。海上火箭回收 麻太空毒品 可重复回收火箭 烦看官老爷们右上角点击一下“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和分享,又能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 各位读者你们怎么看?欢迎在评论区讨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