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工业部长发言,意思是中国要么继续供应稀土,否则全世界就得再考虑是否还要依赖中国。 印度工业部长戈亚尔自己也承认,印度正在跟中国紧急谈稀土出口的事,不是闲得没事聊家常,是印度的汽车产业快扛不住了。 塔塔、马鲁蒂铃木这些巨头的生产线都快停摆,车企协会早就警告,稀土磁体库存见底,再拿不到货,全国汽车生产都可能瘫痪。 稀土这东西不是可有可无,新能源汽车的电机离了它根本转不起来,算得上是工业里的关键材料。 有意思的是,印度并不是没稀土,储量能排到全球第三,按说够自己用了,可偏偏挖出来的矿没用,那些矿石品位低,提取起来特别麻烦,更要命的是没有加工技术。 印度国有稀土企业的加工能力连中国的零头都不到,炼出来的东西纯度也不够。 结果就是,自己挖的矿得打包运到中国加工,完了再运回去用,等于从头到尾都卡在别人手里。 为了摆脱依赖,印度也不是没动作,之前砸了上千亿卢比搞“国家关键矿产使命”,还开放私营企业参与开采,甚至跟美日澳搞合作想建供应链。 可这些计划没一个能马上见效,建个新矿山得花大价钱,还得等十年才能投产,加工技术更是难啃的硬骨头,全球九成的分离专利都在中国手里,印度连核心设备都造不出来。 短期自救的办法?也就是搞了个两个月的储备计划,根本填不上缺口。 戈亚尔放狠话的时候,可能忘了一件事:中国早就批准了九家印度车企的进口资格,就等着走正常审批流程。 中国的稀土管制不是针对印度,是普遍的合规措施,只要企业能证明用途正当,不搞转卖,一般都能通过。 印度企业自己也很务实,忙着提交终端用户证明,承诺从中国买的稀土只在国内用,生怕断供影响生产,跟政府的强硬态度完全是两码事。 更讽刺的是,跟着印度起哄的欧美,自己也没好到哪去,欧盟九成以上的稀土磁体依赖中国,德国的风电生产线、法国的高铁车间都因为缺料停过工,荷兰的光刻机产能都受了影响。 美国喊着搞“稀土曼哈顿计划”,可本土矿山主要产轻稀土,重稀土几乎没有,加工成本比中国高一大截,就算挖出来矿石,还得想办法找地方精炼。 G7拉了三十多个国家要集体施压,结果内部根本不是一条心,法国悄悄派代表团访华,瑞典企业私下签供应协议,谁都不想真的跟中国断了联系。 印度这波操作,说白了就是打悲情牌加强硬牌,想逼着中国让步,还想拉着欧美给自己站台。 一方面渲染“中国不可靠”的气氛,营造受害者形象;另一方面又盼着中国能像对欧洲那样,给印度开绿色通道。 这种投机心态太明显了,借着G7峰会的由头造势,本质上是想把国内产业的无能,转化成对中国的舆论压力。 可产业的事从来不是喊口号能解决的,中国的稀土优势不是一天攒出来的,从开采到加工再到下游制造,形成了完整的产业链,成本只有海外的三分之一,技术领先至少二十年。 就算欧美印度想另起炉灶,建产能、攻技术、搭配套,没个十年八年根本成不了气候,瑞银的分析早就说了,海外那些稀土项目顶多算战略备份,想撼动中国的地位基本不可能。 印度部长大概没搞明白,供应链依赖从来不是单方面的选择,是市场和产业规律决定的,中国能占据主导,靠的是多年的技术积累和产业投入,不是靠垄断。 真要是想减少依赖,该做的是踏踏实实搞研发、建工厂,而不是靠放狠话施压。 现在印度车企急着要货,政府却在一边说硬话,这种矛盾的做法,最后可能耽误的还是自己的产业。 真正的供应链安全,从来不是靠绑架别人获得,而是靠自己的技术和产业实力撑起来的,狠话再响,也填不了技术的鸿沟,更解不了眼前的供应难题。
印度工业部长发言,意思是中国要么继续供应稀土,否则全世界就得再考虑是否还要依赖中
论史家
2025-10-22 15:34:41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