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立群教授抛出惊人言论:“我研究了50年史记,发现一个惊人的规律,杀一人有罪,杀

傲世狂尊凌九霄 2025-10-23 00:40:44

王立群教授抛出惊人言论:“我研究了50年史记,发现一个惊人的规律,杀一人有罪,杀万人为王,屠十万人为将,灭百万人为帝。一将功成万骨枯,一帝霸业百战成,可怜白骨攒孤冢,尽为将相觅战功,几千年的历史,就是一部真人大逃杀,所有人都想做人上人,爬不上去的,只能沦为尸体,爬上去的,都是踩着别人的尸体。” 麻烦看官老爷们右上角点击一下“关注”,方便您进行讨论和分享,感谢您的支持! 要说“杀人立功”的典型,白起当之无愧。战国那会儿,秦国实行军功爵制,杀的人越多,官升得越快。白起伊阙之战斩首24万,长平之战更狠,坑杀40万赵卒。 那是几十万条命啊,在史书上只留下寥寥几笔“秦军大捷”。他也因为杀得多,被封为“武安君”。名字听着体面,意思却是“杀得稳”。 后来项羽也干过类似的事。新安城外,他一声令下,就把20万秦军降卒全坑杀了。史书上称他“英勇无比”,可这些“英勇”是踩着多少人的性命换来的。 曹操也差不多。官渡之战赢了以后,为了绝后患,坑杀袁绍降卒七万。靠着这些血淋淋的“战绩”,他成了北方的霸主。历史记住了他“挟天子以令诸侯”,却没人提那几万无辜的士兵。 再往上看,秦始皇更是把“杀”这件事玩到了极致。统一六国前后,史书里记的战死人数加起来超过百万。统一后又修长城、建阿房宫、造骊山陵墓,徭役百万人,死者十之五六。 可史书上写的,是“书同文、车同轨”的伟业。没人提那些死在长城脚下、被埋在黄土里的普通人。 所以说,帝王的功业,往往就是尸山血海的另一种说法。只是史书喜欢写“伟大”,不爱写“血腥”。 古代最荒谬的地方就在这儿——普通人杀一个人,是罪;帝王屠几十万,却能叫“开疆拓土”。 李世民玄武门之变,亲手杀了亲哥亲弟,坐稳江山,史书夸他“贞观之治”;朱棣靖难之役,杀了几十万军民,篡了侄子的位,却成了“永乐大帝”。 要是他们输了呢?那就是“弑兄弑侄、谋朝篡位”的乱臣贼子。所以,这历史的尺子,从来都是跟着权力走的。赢的人改规则,输的人被写成反面教材。 其实这道理一点也不古老。今天的社会也差不多,只是换了种说法。过去靠“天命”洗白,现在靠“天才”包装。 古代帝王喜欢说自己“奉天承运”,一切杀戮都是“天命所归”;现代人崇拜“天才”,觉得有些人天生该站在舞台中央。可细想,这两种说法的底子是一样的——都是在让强者的成功显得理所当然。 我们说马斯克、乔布斯是天才,是改变世界的人。没错,他们确实厉害。但他们背后,也有无数工程师、设计师、工人日夜加班、熬肝赶进度。 乔布斯发布新产品的光环,照不到富士康流水线上的年轻人;马斯克造火箭、造电车的荣耀,也掩盖不了工程师们通宵调试的疲惫。 换句话说,古代靠杀人立功,今天靠消耗人力。形式不同,本质一样:用少数人的成功,掩盖多数人的付出。 以前的“战绩”是“斩首数万”,现在的“成绩”是“市值破亿”“日活千万”。古人拿人头堆军功,现代社会拿数据堆荣耀。 一个外卖平台的曲线飙升,背后是多少骑手在风雨里摔倒又爬起?一家互联网公司估值暴涨,背后是多少程序员头发掉光、通宵写代码? 这时代最大的“魔法”,就是能把人变成数字。只要变成了数据,良心就不会痛了。就像历史里那些“战功数十万”,我们读起来不会心疼,因为那已经不是人,而是数字。 历史也好,现实也罢,最容易被忽略的永远是那些撑起一切的普通人。古代修长城的徭役、战场上的卒子、被征发的农夫,他们的名字全都消失了;今天凌晨扫街的环卫工、深夜值班的护士、送外卖的小哥,他们也常常被忽视。 但别忘了,没有他们,世界根本转不动。帝王的王朝是他们建的,城市的繁华也是他们撑的。他们像空气一样不起眼,却是每个人都离不开的存在。 真正的文明,不是造出多少“伟人”,而是让普通人都能体面地活着。让人不必去踩别人,才能往上走;让人不用流血流汗,也能被尊重。 回头看,无论是白起坑杀赵卒,还是秦始皇修长城,抑或今天资本市场的狂欢,本质都在重复一个逻辑: 少数人登高,靠多数人垫底。 他们的成功看似闪光,其实每一寸光都映着别人的影子。 但历史真正该记住的,不该只是帝王将相,而是那些被写成“背景板”的人。他们没上过史书,却撑起了所有“辉煌”的底座。 信源:著名文化学者王立群:常常是现实让我读懂了《史记》——南方都市报

0 阅读:30
傲世狂尊凌九霄

傲世狂尊凌九霄

欢迎大家关注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