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3年,赫鲁晓夫儿子被判枪决,他为救儿子竟两次向斯大林下跪,尊严尽失,但最终

张五笙说历史 2025-10-23 09:52:03

1943年,赫鲁晓夫儿子被判枪决,他为救儿子竟两次向斯大林下跪,尊严尽失,但最终儿子依旧被枪毙,赫鲁晓夫悲痛欲绝,他下定决心要报复斯大林! 列昂尼德·赫鲁晓夫的人生轨迹,从一开始就笼罩在父亲权力的阴影与自身性格的漩涡中。这个生于1917年革命风暴中的青年,继承了赫鲁晓夫第一段婚姻的血脉,却未能继承那个时代所倡导的纪律与克制。 真正的转折发生在卫国战争期间的古比雪夫市,列昂尼德却在一次酗酒后的疯狂中,将枪口对准了一名红军指挥员,刺耳的枪声划破夜晚的宁静,一名忠诚的军官倒在了血泊之中。 他立刻放下手中军务,风尘仆仆地赶往莫斯科,走向那座决定着无数人命运的建筑,克里姆林宫,在斯大林那间以厚重木材和地图装饰的办公室里,赫鲁晓夫卸下了高级将领的威严,显露出一个父亲的绝望。 他声音哽咽,泪流满面地陈述,恳求“约瑟夫·维萨里奥诺维奇”能给年轻人一个上前线赎罪的机会,办公室内烟雾缭绕,斯大林默默听着,手中的烟斗不时闪烁。 最终,或许是出于对这位得力下属的暂时需要,或许是战争时期对飞行员的珍惜,斯大林做出了罕见的让步,列昂尼德逃过了立即的刑罚,被编入空军,成为一名歼击机驾驶员,这次求情的“成功”,为赫鲁晓夫埋下了错误的希望,也为他日后更深的屈辱,预设了舞台。 列昂尼德并未珍惜这来之不易的生机,在他首次执行战斗任务时,战机被德军击落,他本人并未选择殉国或抵抗,而是可耻地投降了敌人。 更甚的是,他很快与德军合作,参与了法西斯的宣传行动,这与斯大林的儿子雅可夫·朱加什维利在俘虏营中备受折磨却坚不屈服的传闻,形成了刺眼的对比。消息传回莫斯科,斯大林勃然大怒。 这不仅是一个高级干部子弟的叛变,更是对斯大林本人及其所捍卫的战争伦理的公然挑衅,震怒之下,斯大林亲自下令,派遣以阿巴库莫夫上将等为首的军事谍报人员,不惜代价将这个叛徒从敌占区绑架回苏联。 赫鲁晓夫再次被推入绝望的深渊,他比任何人都清楚,这一次的罪行,远比酗酒杀人要严重千万倍,但他无法眼睁睁看着儿子被处决,于是,克里姆林宫内上演了苏联权力高层中极其罕见且充满戏剧性的一幕。 在斯大林的办公室里,赫鲁晓夫抛弃了所有政治尊严,扑通一声跪倒在地,双手紧紧抱住斯大林的裤脚,涕泪交加地哀求宽恕,他那夹杂着乌克兰口音的俄语,充满了悲鸣与绝望。斯大林面色铁青,示意警卫将几乎失控的赫鲁晓夫强行拉离。 第一次下跪失败,并未让赫鲁晓夫放弃,几天后,在斯大林接待高级官员的会客室或会议室里,当着贝利亚、马林科夫等一众政治局委员的面,赫鲁晓夫做出了更为极端的举动。 他双膝跪地,向着斯大林的方向重重磕头,前额撞击着冰冷的大理石地面,发出沉闷的响声,他乞求召开政治局全会,寄望于同僚们能看在他的情面上网开一面,会场一片死寂,空气中弥漫着尴尬与紧张。 贝利亚冷眼旁观,莫斯科市委书记谢尔巴科夫等人则明确表态支持法庭判决,斯大林终于打破了沉默,他的声音不高,却带着不容置疑的决绝:“这里没有私人关系,只有国家法律。 如果我的儿子犯了这样的罪,他也必须承担同样的后果。”这句话,如同最终的判决,彻底粉碎了赫鲁晓夫最后的希望,他被人从地上搀扶起来,带离了会场,留下的不仅是身体的疲惫,更是灵魂被彻底剥离后的空洞。 不久之后,列昂尼德·赫鲁晓夫在莫斯科一处不为人知的刑场,被执行了枪决,他的父亲,未能见他最后一面。 1953年3月5日,斯大林逝世。苏联权力顶层进入一个短暂而微妙的平衡期,赫鲁晓夫在这场权力的棋局中,一步步地巩固自己的地位,最终脱颖而出,成为苏联新的掌舵人。当他真正掌握了至高权柄,那颗埋藏了十年的复仇种子,终于破土而出。 1956年2月,苏共第二十次代表大会如期召开。在会议议程临近尾声时,代表们接到一个意外的通知,将举行一次秘密会议。在这场不对外的会议上,赫鲁晓夫走向讲台,发表了那篇石破天惊的《关于个人崇拜及其后果》的秘密报告。 数小时里,他不再是斯大林政策的执行者,而是变成了最激烈的控诉者,他以大量骇人听闻的细节,猛烈抨击斯大林时期所犯下的错误,严厉指责其个人崇拜给党和国家和造成的巨大伤害。 主要信源:(人民网——赫鲁晓夫为何揭批斯大林个人崇拜:为赫氏儿子报仇)

0 阅读:0
张五笙说历史

张五笙说历史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