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贸易代表对我们的行为感到非常的不舒服!10月22日,美国贸易代表格里尔表示,中国为控制任何含有特定稀土元素的物品的流动或出口而采取的全球措施,这说明中国也只是想对世界施加经济控制。虽然中国正在测试不同的说法,以证明其控制稀土流动的升级行动是合理的,但现实情况是,中国希望对世界施加经济控制。 美国历届政府都允许中国利用美国在稀土开采领域首屈一指的技术——而现在,中国正在“胁迫”我们和世界其他国家。我们不会退缩。 很显然,对于我们的稀土管制措施,美国方面对我们是非常的不满。不过,美国方面的抱怨,这也恰恰说明,我们的稀土管制政策确实打疼了美国。 从资源储量来看,美国其实并不缺稀土。美国地质调查局2024年报告显示,美国稀土储量约1300万吨,占全球9%,排名世界第三。 但美国的稀土产业链存在致命短板。加州的芒廷帕斯矿山在2025年重启后,年产量约3.2万吨,能满足美国国内70%的轻稀土需求。 然而矿山产出的轻稀土碳酸盐,后端的萃取分离环节仍需将原料运往中国四川完成。这意味着美国本土的高纯稀土氧化物产能几乎为零。 为了摆脱对中国稀土的依赖,美国开始寻求盟友合作。10月20日,特朗普与澳大利亚总理阿尔巴尼斯签署了一项价值85亿美元的关键矿产协议。协议内容包括美澳两国在未来6个月内分别向稀土项目投资10亿美元、在西澳大利亚建设一座年产100吨的先进镓精炼厂等。 但澳大利亚虽然是全球第四大稀土储量国,其生产基础设施仍不发达,加工相对昂贵。澳大利亚悉尼科技大学关键矿产研究员玛丽娜·张表示,即使美国及其所有盟友将稀土加工作为国家项目,至少需要五年才能赶上中国。 而中国的稀土管制措施并非针对特定国家,中国商务部多次强调,此次出台的稀土出口管制措施是依法依规完善自身出口管制体系的正常行为,只要是用于民用用途的、合规的出口申请,都可以获得批准。 事实上,宝马、大众等德国车企在今年4、5月份就陆续获得了中方的稀土供应通行证;在中美元首通话后,中国政府也向通用、福特、斯特兰蒂斯三家美国车企的稀土供应商发放了临时出口许可。 美国也在尝试技术突破,美国太平洋西北国家实验室发现,特定种类的海藻具备惊人的稀土富集能力,可将周围环境中的稀土离子浓缩百万倍以上。但这项技术目前还处于实验阶段,近海养殖的生态影响评估、重金属污染迁移风险、规模化生产下的成本控制等问题都有待解决。专家分析,美国若想将这项技术转化为工业应用,至少需要10年时间。 欧盟曾宣布2025年禁用中国稀土,但现实情况是,欧盟的替代链建设困难重重。查塔姆研究所指出,自工业时代以来从未有过如此局面,中国掌控着99%的重稀土供应链,还独家掌握着提取、精炼或磁铁回收技术。欧盟的替代链建成之日,怕是F-47都该退役了。 很明显美国现在面临的困境,其实是自己长期不重视稀土产业的结果。上世纪80年代,美国曾控制着全球90%的稀土供应,但后来因为环保问题和产业空心化,逐渐放弃了稀土加工产业。如今,美国想重建稀土产业链,不仅要面对技术瓶颈,还要承受高昂的成本。特朗普签署的85亿协议,短期内很难看到成效。 要知道中国的稀土管制政策,是维护国家安全和利益的必要举措。中国拥有全球最完整的稀土产业链,这是数十年技术积累和市场选择的必然结果。我们不会用稀土作为武器,但也不会允许别人利用我们的技术来威胁我们的安全。美国若想摆脱对中国稀土的依赖,就应该尊重市场规律,通过平等合作来解决问题,而不是一味地指责和施压。 在这场稀土博弈中,美国的抱怨恰恰证明了中国政策的有效性。我们有理由相信,随着中国稀土产业的不断升级和技术创新,我们在全球稀土市场的话语权将会越来越大。而美国若不能正视现实,继续采取对抗性的政策,最终受损的只会是自己的利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