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浮云]中、美到底会不会在韩国的APEC期间见面?美国贸易代表格里尔在接受CNBC采访时给出了最新的答案 全球目光都锁在韩国即将举办的 APEC 会议上,中美两国领导人会不会在这场多边场合实现面对面会谈,成了最牵动神经的悬念。 美国贸易代表格里尔在 CNBC 的采访中终于打破沉默,抛出了关键线索,却也让整个局势变得更耐人寻味。 格里尔明确表态,中美在韩国的会晤仍在日程表上,这个说法算是给外界吃了一颗定心丸。要知道此前特朗普的反复无常让外界猜测不断,现在看来这种摇摆更像是谈判桌上的心理战,想用不确定性为美方争取更多筹码。 格里尔透露,他将和财长贝森特一同赴约,这场磋商的结果直接决定两国关系能否 “再进一步”。言外之意再明显不过,马来西亚谈得顺,韩国 APEC 的会面才有戏;谈不拢,这场备受期待的双边会晤可能就会泡汤。 美方的诉求清单早已摆上台面。格里尔在采访中把稀土和大豆当成了核心要价,直言只要中方放松对美稀土出口管制,同时扩大美国大豆进口,会晤的可能性就会大大增加。 有意思的是,他压根没提美方该拿出什么对等筹码,这种单方面要价的姿态,让谈判的公平性打上了大大的问号。 要知道中方的关切从来都很明确。美国对中国高科技和半导体的出口管制还在加码,AMD 公司都预估今年营收会因此损失 15 亿美元;对华 34% 的高额关税持续发酵,连美国商会都急得致信白宫,警告大量小企业将因关税政策走向破产; 作为 APEC 东道主的韩国,此刻正努力扮演中美之间的 “桥梁” 角色。韩国总统李在明多次表示,担心韩国沦为两大阵营对抗的前沿阵地,希望通过促成中美会晤缓解地缘政治压力。这种积极斡旋的态度,给这场充满变数的外交博弈增添了一丝缓冲空间。 国际贸易从来都是双向奔赴,没有单方面的让步。格里尔在参议院听证会上被质问关税政策失误该谁负责时,只能硬着头皮担责,这也说明美方的贸易政策在国内已经引发争议。想让中国在核心利益上妥协,却不愿解除对中国的不合理限制,这样的谈判逻辑根本站不住脚。 中美作为全球最大的两个经济体,APEC 的会面不仅关乎两国利益,更影响着全球经济复苏的节奏。对等协商、互利共赢才是破局的唯一路径,任何抱着 “实力地位” 施压的幻想,最终只会让谈判走进死胡同。 其实答案早已清晰,韩国 APEC 的会面能否实现,关键不在日程表的安排,而在美方是否能拿出诚意。摒弃零和博弈的过时思维,用平等姿态坐在谈判桌前,才是对两国人民负责,也是对全球发展负责。 无论如何,世界需要的是合作而非对抗,中美双方都该看清时代大势,让 APEC 成为管控分歧、重启合作的契机,这才是符合历史潮流的选择。 总结来说,中美 APEC 会晤的悬念终将在谈判桌上揭晓。国际合作从来不是单方面的妥协,而是相互尊重后的共赢。 相信只要双方秉持理性务实的态度,就一定能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让这场备受期待的会面成为推动双边关系回暖的转折点,为动荡的国际局势注入更多稳定力量。 (主要信源:观察者网——美财长:美贸易代表已前往马来西亚,将与中方会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