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黄金市场可真是坐上了“过山车”——10月22日,郑州多家金店挂牌价一夜暴跌50元/克,创下从业者“从未见过”的跌幅。有消费者边挑金镯子边笑:“管它涨跌,看上了就买,反正又不是炒股。”这场突如其来的价格跳水,让黄金市场成了全民热议的焦点。 黄金为何突然“跳水”? 这波行情的“导火索”在国际市场。10月21日晚,国际现货黄金单日暴跌超6%,创下2013年以来的最大跌幅,纽约商品交易所12月黄金期价收于每盎司4065.4美元,跌幅达1.06%。国内金价也同步“跳水”,从每克981.44元的高点跌至918.66元,一夜间跌超60元。 背后的推手主要有两个:一是投资者“获利了结”。今年以来,黄金价格累计涨幅超50%,部分机构和散户选择在高位抛售套现;二是美元指数走强。美联储加息预期升温,美元维持高位,导致黄金这类“无息资产”吸引力下降。郑州金店老板王女士感叹:“以前降5块、10块都少见,这次直接砍掉50元,连老客户都问‘是不是出大事了’。” 消费者心态两极分化 面对暴跌,市场反应却出乎意料。在郑州某商场,刚选完金项链的李阿姨说:“女儿下个月结婚,金价跌了正好省点钱,总比涨的时候买划算。”而另一边,杭州的投资者陈先生却懊恼不已:“前一天刚追高买了50克金条,今天就亏了两万多,现在根本不敢看账户。” 这种矛盾背后,是普通消费者与投资者的不同逻辑。对大多数人来说,黄金是婚庆、送礼的“刚需”,价格波动影响有限;但对投资者而言,暴跌意味着“抄底”机会或“割肉”风险。深圳水贝市场的批发商张先生透露:“这两天咨询金条的人多了三成,但真正下单的只有一半,大家都在等‘底’。” 黄金还能“稳”吗? 尽管短期波动剧烈,但长期看,黄金的“避险属性”依然坚挺。专家分析,全球地缘政治风险未消、各国央行持续增持黄金储备,叠加美国债务问题引发的美元信用担忧,黄金的长期上涨逻辑未变。汇丰银行甚至预测,2026年黄金目标价可能突破5000美元/盎司。 不过,普通投资者仍需警惕风险。经济学家盘和林提醒:“当前黄金投机气氛浓厚,普通人的对手是国际资本和央行,盲目追高或抄底都可能被‘割韭菜’。” 这场黄金“跳水”戏码,有人看到了省钱的机会,有人尝到了投资的苦果。你身边有朋友最近买了黄金吗?是趁跌入手,还是继续观望?评论区聊聊你的看法——毕竟,黄金市场的每一次波动,都牵动着无数人的钱包和心跳啊! (案例来源:大象新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