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风]1939年,一位妇女为躲避国民党追击,抱着9个月大的婴儿在树林里狂奔。眼看敌人就要追上,她却索性解开了衣扣。 作为新四军平江通讯处的主任,涂正坤早已察觉到国民党可能会破坏合作,于是,他把妻子叫到身边,从一块砖头的缝隙里取出一包东西交给她,那场景看起来更像一场决别。 不久后,“平江惨案”发生,涂正坤和其他同志牺牲了,丈夫的牺牲让朱引梅明白,丈夫托付的东西至关重要。 敌人很快就找上门来,他们知道涂正坤有个儿子,更清楚他手里有一批黄金,母子俩因此成了敌人的目标,敌人既要抓人,更要找到黄金的下落。 为了躲避敌人的追捕,朱引梅抱着孩子在枪林弹雨中穿梭,靠着树干的掩护躲避着一颗颗子弹,手臂就是在那个时候被划伤的。 可怀里婴儿的哭声暴露了他们的位置,危急时刻,她只能解开衣扣,用母乳堵住孩子的嘴,避免哭声再次引来敌人,她誓死要守护的正是丈夫托付的那包黄金。 在之后的十年里,朱引梅带着黄金过着极其艰苦的生活,这笔黄金本可以让她和孩子过上安稳日子,但她始终坚守着丈夫的托付。 渴了就喝溪水,饿了只能吃点随身带的干粮,为了躲避敌人,只能住在山洞或土窝里,她怀里揣着巨款,自己的孩子却因为奶水不足饿得哭闹。 最初半个月的紧急逃亡,加上后来十年在山里的煎熬,彻底拖垮了她,十年后再次出现时,三十多岁的她看起来像个老太婆,腰弯了,皮肤黝黑,必须拄着拐杖才能走路。 最艰难的时候,她为了给孩子找食物下山,不幸被捕,在监狱里,敌人用了皮鞭抽打、灌辣椒水等各种酷刑,想让她说出黄金的下落。 只要她开口就能活命,就能摆脱痛苦,但她始终没有吐露一个字,对黄金的守护,已经从对丈夫的承诺变成了她的信仰。 幸运的是,行刑那天,同情她的民众们用竹竿扁担将她从刑场上硬生生救了下来,她的坚守,赢得了百姓的支持。 1949年,平江解放了,朱引梅衣衫褴褛地出现在县委门口,那副模样与周遭的新气象格格不入,她见到了县委领导齐寿良,颤抖着从衣兜里掏出了两个已经发黑的包裹,这个缓慢而庄重的动作以及陈旧的包裹,都在诉说着十年的艰辛。 包裹打开后,所有人都愣住了——里面不是大家预想的12两黄金,而是16两,多出来的4两是朱引梅自己家的全部积蓄。 这个细节让在场的人都明白了她的付出,她不仅完好地守住了丈夫托付的黄金,还把自己的积蓄也加了进去。 “这是我丈夫拿生命换来的...我只是物归原主。”她的话语一如既往地朴实,可这种谦逊与她实际上交16两黄金的无私行为形成了强烈的对比。 齐寿良捧着这些黄金,双手抑制不住地颤抖,泪水夺眶而出,这泪水,既是为她十年的苦难而流,更是为她那份超越一切的忠诚而流。 朱引梅的故事从接受黄金托付开始,到归还黄金结束,但黄金的重量早已从12两变成了16两,更成为了无法估量的精神财富。 她用十年艰难岁月诠释了什么是承诺和信仰,她的名字和那16两黄金,一起成为了忠诚与坚守的象征。 信源:岳阳网 “追寻红色记忆”采访团走进新四军平江通讯处旧址—— 传承先烈...

用户10xxx84
牛头不对马嘴
用户10xxx09
她的结局又是什么呢
用户10xxx55
向英雄致敬!
云宝
,
用户10xxx44
写的啥文章,前拉后扯,
用户10xxx91
让孩子陪着自己苦了十年
仼你飛
像这样的人国家应予褒奖
用户10xxx02
😭😭😭🙏🏼🙏🏼🙏🏼
用户10xxx97
最后怎么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