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阳]1937年,一老乡给西路军电台台长耿锡祥做了一碗面条。耿锡祥狼吞虎咽时无

千浅挽星星 2025-10-23 17:45:10

[太阳]1937年,一老乡给西路军电台台长耿锡祥做了一碗面条。耿锡祥狼吞虎咽时无意中一抬头,发现老乡神情不对。他心中一惊,放下碗就跑。老乡扯着嗓子大喊:“有坏人喽,赶快抓喽!”   1937年,随着西路军的兵败,耿锡祥作为红四方面军的电台台长,亲手建立的通讯网在炮火中化为一片死寂,他从组织的技术耳目,一夜之间,变成了马家军在永登县的一个苦力,一个没有名字、只有编号的俘虏。   战友方纪寿熬不住,私下和他商量逃跑,耿锡祥劝他再等等,可方纪寿等不了,独自行动的结果是被抓回毒打,最后绝望自尽,耿锡祥背着人偷偷抹泪,那张年轻的脸,他曾隔着电波想象过无数次。   后来他也逃了,趁着连排长外出集训,和另两个战友用木杆翻墙而出,身后的马蹄声就像死神的鼓点,他们一头扎进山里,才算甩掉追兵,可山里的寂静,比枪声更让人绝望,几天后,他们决定分开走,各自寻找信号。   耿锡祥把自己伪装成一个走散的运输兵,向一户农家讨食,那家人看着挺热情,端上一碗掺着豆子和红薯渣的青稞面,可就在他埋头吃面时,院外传来一声高喊:“抓坏人啊!”那声调很怪,不像惊恐报警,倒像是刻意给谁递信儿。   电讯兵的本能救了他,他甚至没抬头,身体已经做出反应,从后院翻墙就跑,顺着排水沟消失在夜色里,他后来总说,活下来的人,永远是先动起来的人,这种原始的求生本能,是他当时唯一能依赖的信号。   可坏运气还没完,在定西他又被抓了壮丁,直到部队走到驿马关,听说附近有八路军,他才再次看到机会,借口上厕所,他一头冲进了八路军的警卫连,这一次,他觉得自己离“家”很近了。   在逃亡途中,他曾在一个废弃的地窖里,找到过一台苏制电台的残骸,别人眼里的破烂,在他这里却是宝贝,他小心翼翼地取下一块没被烧坏的电路机芯,贴身收好,这是他专业身份的象征,是茫茫荒原上,唯一可能帮他重建联系的火种。   他遇到过一个河南铁匠,起初对方眼神里满是警惕,直到耿锡祥拿出藏着的呼号卡和报文笔记本,那些熟悉的符号成了证明身份的最好信号,铁匠曾被红军善待过,二话不说,帮他买了身西北大棉袄和头巾,还递给他一块刻着红军备用频率的钢片。   靠着这身行头,他和铁匠扮成赶集的乡人,耿锡祥挑担,铁匠持棍,躲过一波波巡逻,在兰州过黄河铁桥时,守卫要通行证。   他急中生智,混进一队运煤的马车里,被盘问时,竟还能胡诌出几个矿区的名字和装载的门道,硬是把盘问的士兵唬住了,他用假信号,屏蔽了真危险。   当他在驿马关用脑子里记下的暗号联系上八路军前哨时,那个回应的电码,是世界上最动听的音乐,但回家,没那么容易,长达三天的严格审查,身份、电码、任务代号,组织的网络容不得半点差错。   直到远远望见延安的宝塔山,这个硬汉才终于绷不住,泪流满面,他回来了,洗了个澡,换上新军装,但他做的第一件事不是休息,而是把那块宝贝机芯上交,并凭记忆绘制出沿途敌人的电台频率分布图,他的回家,意味着立刻回到战斗岗位。   此后的几十年,耿锡祥成了我军通信系统的骨干,他习惯睡在机房旁,亲自验收每一个新报务员,却从不提那段九死一生的经历,他日记里写道:“电台不响,人也不能停。”   那块残破的机芯和频率卡片,是他从信号中断到重建的全部见证,它们诉说着一个电讯兵,如何在万籁俱寂中,靠着内心的微弱频率,找到了回家的路,并最终将自己活成了一道永不消逝的红色电波。 信息来源:原文登载于湖北日报 2024-10-23 关于“西路军中走出的红安籍共和国将领”的报道

0 阅读:34
千浅挽星星

千浅挽星星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