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达诺夫谈俄罗斯从盟友那里得到的帮助:42%的物资来自朝鲜   乌克兰国防部情报

御史流芳悠久 2025-10-23 18:08:46

布达诺夫谈俄罗斯从盟友那里得到的帮助:42%的物资来自朝鲜   乌克兰国防部情报总局局长布达诺夫,最近在情报人员新书《2024公里》的发布会结束后,接受乌通社采访时说了个让外界挺震惊的消息。   当被问到俄罗斯在战场上从盟友那儿得到的援助情况时,这位掌握着大量前线情报的乌方核心人物一点没藏着掖着,直接说:“所有供应物资里,42%都来自朝鲜。”   要弄明白这42%的比例到底有多大分量,得先说说这些物资具体是啥,能在战场上派上多大用场。根据乌克兰情报局后来披露的细节,朝鲜给俄罗斯送的可不是普通的后勤物资,全是实打实的战场急需品,也就是各类弹药和武器系统。   这里面光各种口径的炮弹就有650万枚,还有600套不同射程、不同破坏力的武器系统,比如被叫做朝鲜版“伊斯坎德尔”的KN-23战术导弹、射程更远的KN-24战术导弹,以及威力很大的KN-25超大型火箭炮,这些全是俄军在前线急着用的装备。   韩国方面通过监控朝鲜往俄罗斯运的集装箱数量,也给出了个更惊人的估算,说大概有1200万枚152毫米和122毫米口径的炮弹,这些炮弹正好能适配俄军主流的火炮装备,运到前线就能直接装炮上膛用。   俄罗斯为啥这么依赖朝鲜的物资呢?这背后其实是战场消耗和自身产能之间的突出矛盾。俄乌冲突打了这么久,双方早就进入了高强度的消耗战,尤其是炮兵部队的弹药消耗,大到让人咋舌。   乌克兰军方人士就透露,俄军在战场上的炮火密度一直很高,到了2025年第二季度,俄军差不多一半的炮弹都来自朝鲜,有些炮兵单位甚至全靠朝鲜供应的炮弹才能继续作战。   虽然俄罗斯自己也在拼命提升军工产能,2024年导弹生产量增加了50%,“目击者”无人机产量翻了一倍,制导滑翔炸弹更是增产260%,但面对前线每天巨大的消耗,单靠自己的产能还是有点顶不住。   特别是燃料补给还老出问题,俄军曾经一天就损失了124辆燃料运输车,占当天车辆损失的六成以上,在这种后勤压力下,朝鲜稳定的弹药供应就成了关键的支撑。   更重要的是,朝鲜给的这些东西不光数量足,还正好对上了俄军的作战需求。像KN-23战术导弹,射程能覆盖300公里以上,精度也挺高,刚好能补上俄军部分远程打击火力的缺口。   而KN-25超大型火箭炮的射程超过400公里,一次齐射就能形成大面积的火力覆盖,用来压制乌军阵地、破坏防御工事特别管用。   这些武器系统运到前线后,很快就投入了实战,乌克兰方面发现,俄军的远程打击频率和火力强度都明显提升了,尤其是在东部战线的拉锯战里,朝鲜供应的炮弹让俄军炮兵有了持续作战的底气,不用再像以前那样担心弹药不够而刻意控制发射频率。   朝鲜这波援助,其实也打破了外界对“俄罗斯盟友援助”的老看法。以前大家更关注俄罗斯和其他国家的合作,但布达诺夫说的这42%的比例,直接把朝鲜推到了俄罗斯头号援助国的位置上。   而且从运输规模就能看出来,朝鲜往俄罗斯运物资的集装箱已经达到28000个,这么大规模的运输根本不可能藏着掖着,但却能顺顺利利交付,这也说明两国在运输通道和协调机制上已经做得很成熟了。   有西方媒体甚至报道,朝鲜不光给物资,还派了相关的技术人员来帮俄军用这些武器装备,确保这些援助能尽快形成战斗力。   对乌克兰来说,这个消息那真是雪上加霜。本来乌克兰就面临着西方援助不稳定的问题,美国一度暂停了军援,欧洲的援助也迟迟达不到承诺的规模,乌克兰只能靠自己生产FPV无人机这类廉价武器来应对。   虽然乌克兰2024年有超过200家无人机生产企业,年产量能达到150万架,但面对俄军有了朝鲜弹药加持后的火力优势,还是显得有点扛不住。   德国提供的“猎豹”式防空炮虽然能对付无人机,但这种冷战时期的装备早就停产了,能用的数量很有限,根本没法全面应对俄军增强后的打击能力。   乌克兰智库的研究员就说,以前靠创新武器还能占点优势,现在俄军有了稳定的弹药供应,工业产能又比乌克兰大得多,双方的装备差距可能会再次拉开。   布达诺夫说的这些话,其实也暴露了俄罗斯战场后勤的真实情况,那就是虽然自身产能在提升,但要维持高强度作战,还是离不开盟友的有力支持。   而朝鲜能成为俄罗斯的“弹药库”,一方面是因为朝鲜有扎实的军工底子,特别是在炮弹、火箭炮这些传统武器领域,产能很充足。另一方面也是两国战略协作的结果,在西方集体给俄罗斯施压的背景下,朝鲜的援助无疑给了俄罗斯重要的战略支撑。   从目前情况来看,这种援助还没有要停的意思,乌克兰方面判断,朝鲜以后还会继续给俄罗斯供应炮弹和火箭弹,这意味着俄军在前线的火力优势还会一直保持下去。这42%的物资占比背后,其实是一场战场后勤的“持久战”。    

0 阅读:31
御史流芳悠久

御史流芳悠久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