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风]1977年,44岁的陈景润在住院时,喜欢上了27岁的女军医,在向女军医表白时,将对方吓得连连拒绝,但没想到,陈景润说了一句话,女军医立即点头答应。 1977年,在北京一家医院里,陈景润和由昆这两个生活在不同世界的人相遇了,44岁的陈景润一心扑在哥德巴赫猜想上,每天都在和各种数学公式打交道,演算手稿铺得到处都是。 27岁的由昆是一名军医,日常工作就是关注病人的脉搏、体温等生命体征,做事严谨细致,他们的相遇没有浪漫的场景,更像是两个不同领域的人偶然产生了交集。 在由昆眼里,这位著名的数学家病人就像个“外星人”,陈景润因为常年钻研数学,身体已经严重透支,需要好好调理,可他本人却完全不把身体当回事。 他常常趴在病床上演算公式,眼里只有纸上的数字,药瓶和饭盒都被他抛在一边,由昆是从部队选调来进修的医生,平时做事讲究纪律,碰上陈景润这样作息混乱、吃药全靠提醒的病人,确实感到很棘手。 一开始,两人之间的差距看起来很大,由昆和同事们最初对陈景润只有崇敬和好奇,觉得他性格温和、身材瘦弱,是个典型的书呆子。 可当由昆成为陈景润的主治医生后,才真正感受到他世界的封闭,陈景润的专注和沉默像一堵墙,把别人的关心都挡在了外面。 他的世界里只有数学,无限延伸到数字的尽头;而由昆的世界则需要精确到每一毫升药剂、每一次体温测量,时刻关注病人的生命状态。 两人真正产生连接源于一次知识上的交流,一天,由昆在医院角落自学英语,这一幕被陈景润看到了,他主动走过去,用流利的英语帮由昆解答了学习中遇到的问题。 这时由昆才发现,这个平时不爱说话的病人精神世界远比她想象的要丰富,这次交流成了两人关系的转折点,他们不再只是医患,开始尝试了解彼此的内心世界。 之后,由昆开始用医生的敏锐去观察陈景润,她发现,陈景润看似杂乱的演算稿上,字迹却几十年如一日地工整,这能看出他刻在骨子里的自律; 当由昆忙碌时,陈景润会悄悄递上一杯水,表现出不动声色的体贴;他还能准确记住由昆每天查房的时间,这是数学家独有的对时间的精准把握。 由昆渐渐明白,这个看似脱离现实的人,内心有着和自己相通的品质:严谨、专注,还有深沉的善意。 当陈景润向由昆表白,说出“希望永远在一起”时,由昆第一反应是懵了,随后理性地拒绝了他,17岁的年龄差距、完全不同的生活方式,还有外界可能的议论,都让她犹豫。 可几天后,陈景润的回应改变了她的想法,他没有纠缠,也没有刻意许诺,只是平静而坚定地说:“如果不能和你结合,我这一生,就再也不会娶妻了。” 这句话不像情话,更像一个经过深思熟虑后得出的结论,像他证明的数学定理一样清晰、绝对,正是这份把人生当作承诺的真诚打动了由昆,她知道,这是一个孤独的灵魂在毫无保留地交付真心。 婚后,两个不同的世界真正融合到了一起,由昆发现了陈景润孩子气的一面,年龄差距也不再是问题,她一直尊敬地称陈景润为“先生”,陈景润则亲昵地叫她“由”。 1984年,陈景润患上了帕金森综合征,由昆果断辞职专心照顾他的生活,成了支撑他继续学术研究的重要力量,她的生活就这样毫无保留地融入了陈景润的世界。 1996年,陈景润去世,由昆遵照他的遗愿,将他的遗体捐献给医学研究,还把他毕生的演算手稿无偿交给了国家。 这一刻,陈景润的数学研究和由昆的医学事业达成了最后的统一,陈景润留下的学术成果是献给世界的财富,而由昆为他付出的一切,是给他生命最好的守护。 直到现在,由昆只要听到“陈景润”这个名字还是会忍不住落泪,这泪水里藏着的是一位数学家对爱情最真诚的“证明”,也是两人之间深厚的情感羁绊。 主要信源:中国新闻网:由昆深情怀念“永远的爱人”:陈景润叫她“由”)
[微风]1977年,44岁的陈景润在住院时,喜欢上了27岁的女军医,在向女军医表
千浅挽星星
2025-10-23 18:45:22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