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振宁走了,科学界沉默,大众却还在聊他的婚姻 杨振宁在2025年10月18日走了,活到103岁,拿过诺贝尔奖,当过清华高研院的名誉院长,很多人知道他晚年回了国,跟翁帆结了婚,但很少人清楚他到底干了些什么。 他和李政道一起发现宇称不守恒,拿下了诺奖,但他更重要的贡献是1954年提出的杨-米尔斯理论,这个理论成了现在粒子物理的根基,连希格斯粒子的计算都离不开它,可大多数人连这个名字都没听过,更别提明白它有多关键了。 媒体总爱说他落叶归根,可他早在1971年就悄悄回过中国,那时候中美还没建交,他不是等老了才回来,他是最早帮中国打开科学大门的人,有人骂他投机爱国,可他早就实实在在地干了。 他回国后想多做点基础研究,不光看论文有多少篇,清华高研院是他亲手建的,盼着科学家能安安心心做学问,可现在高校还是盯着SCI数,没人真当回事,他从不立传,也不建纪念馆,就希望科学自己讲出道理。 《星际穿越》里那些让人看不懂的物理原理,其实都是他早年打下的底子,观众看得激动,却不知道真正撑起这一切的人是谁,我们纪念他,不该只数他活了多少年,娶了谁,该看看他留下的那些公式,到底撑起了多少如今的科技。 他走时没办仪式,只有几个同行轻轻鞠了躬,世界总爱捧那些喧闹的英雄,却忘了真正撑起文明的,是那些低头写公式的老人。


追风少年
真正推动人类文明发展的是科学巨匠,其他都是尘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