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讯!快讯! 俄罗斯和乌克兰同时宣布 10月24日,俄乌双方又隔空发布战报,上演了一场针对能源设施的“对轰”。俄罗斯国防部当地时间23日宣布,过去一天对支持乌克兰军工的能源设施等目标发动了大规模打击,并宣称击落了3枚制导炸弹和近300架乌军无人机。 这场“对轰”绝非偶然,而是双方入冬前的关键博弈。乌克兰已因俄方持续打击丧失60%天然气产能,为过冬不得不耗资近20亿欧元进口44亿立方米天然气。 乌克兰的反击力度不容小觑,自8月初起其无人机持续袭击俄炼油厂,截至9月底已导致俄38%的初级炼油产能停产待修,10月上旬炼油量更是跌至五年最低,俄方被迫从白俄、中国进口汽油缓解短缺。 战场之外的博弈更显复杂,特朗普10月22日取消与普京的会晤,理由是当前无法达成目标,此前的17日他已明确拒绝向乌克兰提供战斧导弹,美国对乌政策的调整让战局添了更多变数。 欧盟10月23日正式通过第19轮对俄制裁,首次禁止俄液化天然气进入欧洲市场,还将俄两大石油企业纳入全面交易禁令,新一轮制裁正持续冲击俄能源经济。 最令人揪心的还是普通民众,联合国儿童基金会7月数据显示,乌克兰70%的儿童无法获得基本物资与服务,俄罗斯57个地区也出现汽油短缺、加油站限流的民生困境。 这场能源绞杀战早已超越俄乌双边范畴,每一次设施爆炸都牵动全球能源市场波动。当军事打击瞄准民生命脉,战争的残酷代价终究要由无辜百姓来承受。 各位读者你们怎么看?欢迎在评论区讨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