咱们必须搞清楚一件事:中国敢打稀土牌,靠的不是稀土本身,而是解放军的实力。强大的国家机器和足以在西太平洋摧毁任何对手的军事力量,是中国一切经济反制行动的根本前提。在美国及其盟友在中国近海的所有军事试探均以失败告终后,中国才启动了稀土这张经济牌。 过去十年,从未停止过对中国军事底线的试探,从南海的舰机巡航到台海的频繁挑衅,美国带着盟友把顶级装备轮番摆上台面,试图撕开一道口子,结果每次都只能在解放军的严密管控下悻悻而归。 去年4月台岛西南海域的对峙就是典型例子,美军“威廉·P·劳伦斯”号驱逐舰特意打破常规,在澎湖列岛附近抛锚驻泊,还搭配MQ-4C无人机抵近侦察,想搞所谓驻泊式挑衅试探底线,可解放军10架次歼击机、无人机迅速形成包夹,不到一天就把美舰机逼回了巴士海峡,这哪是军事威慑,分明是拿着昂贵装备演闹剧。 而且,美军可不是只试了这一次,这些年从“里根”号航母的南海巡航,到B-21轰炸机的关岛部署,再到F-35C的西太演练,几乎把压箱底的家伙都亮了个遍,但始终越不过中国近海的防御线。 根本原因在于解放军早已建成立体化的“反介入/区域拒止”体系,永暑礁、渚碧礁这些岛礁基地就是“不沉的航空母舰”,永兴岛的红旗-26导弹能覆盖400公里空域,东风-21D更是把1500公里内的航母都纳入打击范围。 美军自己的兵推都承认,台海冲突里嘉手纳基地首轮被瘫痪的概率超80%,航母战斗群的弹药撑不过10天,而中国本土补给能实现“小时级”响应,这种后勤差距可不是靠口号能弥补的。 所以,所谓的武力威胁筹码,早就在一次次实战化对峙中被磨没了,美军或许没算明白,他们引以为傲的F-35C在高湿环境下隐身涂层损耗率高达30%,得频繁回关岛维护,而解放军的歼-20用了新型石墨烯涂料,维护周期延长到400小时,出勤率直接高了40%。 去年更有意思,美军“福特”号航母居然因为稀土短缺,导弹发射系统延迟3个月部署,彼时他们才惊觉,自己连武器装备的“筋骨”都攥在中国手里,要知道中国控制着全球80%的稀土加工市场,美国90%的高端稀土依赖进口,就算加州山口矿能挖出原料,还得运到中国提纯,加征245%关税也没用,最后只能看着F-35生产线因钕铁硼磁材短缺停工。 这就说通了为什么中国敢在2025年10月出台“最强稀土管制令”,把镝、铽等关键元素和提炼技术全纳入管控,这张牌根本不是赌对方不敢翻脸,而是早就用军事对峙算清了账——美军连第一岛链都突破不了,拿什么来逼中国让步? 看看他们的应对有多狼狈,五角大楼急着砸10亿美元采购关键矿产扩充储备,澳大利亚签85亿美元协议想给美国“解渴”,可稀土加工不是挖石头,中国把晶界渗透等7项核心技术列入出口管制,就算他们挖出稀土,也变不成导弹部件。 美国总想着用军事优势拿捏别人,却忘了现代博弈早不是单一维度的较量,解放军的歼-35舰载机作战半径1200公里,比F-35C多出近400公里,055驱逐舰的鹰击-21导弹能精准打击航母,200架歼-20组成的机群在东海、南海常态化巡航,有这种实力打底,稀土牌才不是虚张声势的筹码,而是收放自如的战略工具。 反观美国,想建本土稀土加工厂,成本是中国的3倍,还受限于环保法规和技术工人短缺,到现在都没个眉目,所谓的供应链去中国化不过是自欺欺人。 说到底,稀土牌的底气从来不是地下的矿脉,而是海空的防线,美国用十年时间反复试探,最终用一次次失败证明,解放军在西太平洋的实力足以捍卫国家利益,任何武力威胁都是徒劳。 现在中国启动稀土管制,不过是把军事对峙的胜势转化为经济博弈的主动,是算清实力账后的从容出手,未来美国再想搞围堵,恐怕得先想明白,当自己的战机导弹都离不开别人的技术,当自家军舰连对方近海都进不去,所谓的“战略竞争”,从一开始就输了底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