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世中国区宣布“独立”,荷兰总部称“未经授权”! 安世半导体中国区发布一份声明

茂盛楼兰 2025-10-24 12:17:50

安世中国区宣布“独立”,荷兰总部称“未经授权”! 安世半导体中国区发布一份声明,宣布将“独立经营、独立决策”,只听从中国管理层调度,拒绝执行总部任何未通过中国法定代表人的指令。隔天,荷兰总部火速回应,称这一行为“未经授权”,不具法律效力。 现在这场跨国企业的事已经闹得人尽皆知了,表面看是管理层权力之争,实则是法律主权与商业控制权的正面碰撞,里子还藏着地缘政治的暗流。 而中国区敢如此硬气,绝非一时冲动,作为依据中国法律设立的独立法人实体,安世中国的底气首先来自法理支撑——声明里明确援引《公司法》和《劳动合同法》,直言荷兰总部免去张秋明职务的决定因程序违法在中国境内无效。 这可不是空口白话,最高法2024年的数据摆在那,涉及跨国企业劳动争议的案件里,83%的胜诉方都是劳动者或中国子公司,核心原因就是境外指令没踩准中国法律的红线,荷兰总部大概忘了,2019年闻泰科技收购安世时,中国区就已是独立运营的法人主体,不是说想遥控就能遥控的分舵。 更关键的是产业实力给的底气,安世全球80%的封装测试产能都在中国,东莞工厂更是扛着70%的封测业务,近半数全球营收也来自中国市场。 简单说,荷兰总部手里攥着专利大脑,但生产制造、客户服务这些躯干四肢全扎根在中国土壤里,荷兰政府早前冻结资产、断薪酬、锁系统的操作,本想逼中国团队就范,结果人家直接启用本地备份系统,靠微信电话维持供应链,还自己掏钱给员工发工资,甚至搞上四休三稳军心,一套操作下来比总部还稳当。 而荷兰总部的回应更像纸老虎,嘴上喊着“不具法律效力”,却拿不出能对抗中国《公司法》的依据,毕竟在中国注册的公司,人事任免和经营决策得按中国规矩来,这是属地管辖的基本原则。 更尴尬的是,他们闹这出根本没考虑实际后果,安世是全球车规级功率器件龙头,特斯拉、宝马这些大客户的新能源车,一台就得用上千颗它的器件,缺一颗都可能停产,现在欧洲车企的交货率从95%跌到30%,特斯拉的IGBT模块缺口达40%,欧洲汽车制造商协会都急着警告要大规模停产了,荷兰总部怕是没算过,逼停中国区产能,最先慌的其实是欧洲自己的产业链。 这事往深了说,就是场被地缘政治裹挟的博弈,荷兰政府打着“国家安全”的幌子干预,说白了是替美国站台,2024年美国把闻泰科技列入实体清单,2025年又施压要移除中国籍CEO,这一连串操作早把“自由市场”的遮羞布撕没了。 可他们没料到,中国区直接用人民币结算代替美元,从财务上彻底切断了总部的掣肘,还稳住了国内客户,等于用商业手段破解了政治施压,这波操作堪称教科书,你跟我讲政治,我跟你讲法律;你跟我抢控制权,我就跟你拼产能韧性。 说到底,这场闹剧给所有跨国企业上了堂课,在中国市场做生意,就得守中国规矩,荷兰总部与其纠结“授权与否”,不如好好算算账,中国有60多万家外商投资企业,98%都是独立法人,真要无视中国法律,丢的可不只是一个张秋明,而是1.5万亿元的半导体市场和不可替代的供应链资源。 至于结局,其实早有端倪,荷兰经济大臣已经急着给中国商务部打电话,欧盟也放低姿态,说白了就是扛不住产业链的压力了,毕竟全球八成的芯片封装测试产能在中国,这个环节谁也绕不开。 这场博弈最后只会证明一个朴素的道理,商业的归商业,法律的归法律,拿政治手段搅局,终究是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

0 阅读:0
茂盛楼兰

茂盛楼兰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