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强东第一辆车,卖了 7819 万,雷军都得甘拜下风。 还没正式发布的京东汽车,10 月 22 日先以拍卖形式卖出了 “001 号特别版”,没想到超过 2.5 万多人前来捧场,最终经过 4 小时鏖战,竞价近 2.4 万次后,价格被一个神秘网友拍到了 7819 万的天文数字拿下。 这场拍卖的余波还未平息,京东汽车就在 10 月 23 日中午紧急回应。 官方微博称 “没想到引发如此热情关注”,并明确表示将向所有参与出价的用户,在提车后赠送价值 399 元的新车大礼包。 更引人关注的是,京东还会给 “出价最接近车辆最终发布价” 的用户直接送一辆车,同时开放新品抽签,中奖者可获得 5 年免费使用权。 有细心网友发现,京东最初的回应里有 “最终竞拍价格过高,并非本意” 的表述,随后悄悄删除了这句话。 这一细节透露出官方对拍卖结果的意外,毕竟 100 元的保证金门槛,本就意味着存在非理性竞价的可能。 就算最终竞拍者毁拍,也仅损失 100 元,7819 万的价格更像一场全民参与的热度狂欢。 事件最新进展显示,参与竞拍的实际人数远超最初统计的 2.5 万,达到了 26 万人。 拍卖数据细节也随之曝光:开拍几秒价格就突破 10 万元,1 分钟内飙升至 80 万,16 分钟便越过 1000 万大关。 这种爆发式竞价,让不少行业人士调侃:“比春运抢票还激烈,这热度比任何发布会都管用。 ” 天价背后,是京东造车模式的真实面目逐渐清晰。 10 月 14 日京东在双十一惊喜开放日上已官宣,新车由广汽负责整车制造,宁德时代提供电池与换电技术。 京东自身并不直接参与生产,而是聚焦用户需求挖掘和销售渠道构建,走 “销售赋能” 的差异化路线。 这意味着所谓 “京东汽车”,本质是三方合作的产物,而非京东独立打造的车型。 量产车的关键信息也已公布,定价确如市场猜测的 10-12 万元,将于 11 月 9 日在京东平台独家开售。 技术上采用宁德时代的 “巧克力换电” 模式,100 秒就能完成换电,解决了充电慢的补能痛点。 车身设计上,没有盲目跟风多激光雷达配置,而是侧重基础安全,契合当下消费者的核心诉求。 京东的生态优势在销售端体现得尤为明显。 新车将推出标准版、车衣定制版、车品配装版等多种套餐,实现 “买车一站式配齐”。 目前京东 APP 已上线 “国民好车” 预约入口,用户可提前预约试驾,还能参与互动赢取汽车大奖。 双十一期间,买车、养车、用车等服务更有低至 5 折的补贴优惠。 这种 “制造 + 电商 + 服务” 的组合,恰好踩中了新能源汽车行业的转型节点。 近期小米、蔚来等车企的起火爆燃事故,让消费者对安全的关注度空前提升。 工信部也在 5 月出台新规,强化对车企宣传的监管,要求明确区分 “辅助驾驶” 与 “自动驾驶”。 京东此时推出主打安全与性价比的国民车型,时机把握十分精准。 今年 5 月已注册 “Joyrobotaxi” 商标,显露在自动驾驶领域的野心;7 月又与比亚迪达成独家售后合作。 天眼查数据显示,京东已成功注册多枚 “京东汽车”“京东汽车 JD AUTO” 商标,战略意图明确。 其自营的线下维修网点已覆盖 300 多个城市,1 小时响应的售后能力,是新势力车企短期内难以复制的。 不过市场对这场热度营销仍有理性声音。 有分析师指出,26 万人的参与度确实亮眼,但最终要看 11 月 9 日开售后的实际订单量。 7819 万的天价更多是娱乐化事件,普通消费者买单的核心还是 10 万级车型的性价比与可靠性。 若量产车交付后出现品控问题,前期积累的热度反而会转化为负面口碑。 值得关注的是,宁德时代的换电网络已与京东售后体系提前对接。 未来车主可享受 “购车 — 保养 — 换电 — 回收” 的全周期服务,这也是合作模式的核心竞争力。 广汽的智能制造经验,则为整车品控提供了保障,降低了新车型的市场风险。 目前实车测试视频正在陆续流出,从画面中能看到车辆采用简约设计风格,内饰以实用为主。 车门把手采用半隐藏式设计,保留了手动应急开启功能,呼应了安全优先的理念。 电池包下方加装了额外的防撞护板,进一步强化了消费者对安全的信任。 京东汽车的这场营销实验,用一场拍卖搅动了整个市场。 虽然 7819 万的价格充满争议,但不可否认成功打响了知名度,让消费者记住了 “10 万级安全国民车” 的定位。 随着 11 月 9 日开售日期临近,这场跨界合作能否获得市场认可,即将迎来真实检验。 毕竟热度终会褪去,只有产品与服务真正落地,才能让 “国民好车” 的称号名副其实。 信源:雷军压力来了!刘强东第一辆车卖了7819万,网友:我是看好京东的-火山诗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