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赞]荷兰那边在看到安世中国宣布:给中国员工正常发放工资,不许接受荷兰那边管理后,他们立马宣布:他们会给中国这边的员工正常发放工资的。 (信源:搜狐网——荷兰那边在看到,安世中国宣布:给中国员工正常发放工资,不许接受荷兰那边管理后,立马宣布:他们会给中国这边的员工,正常发放工资的) 今年10月17号,安世半导体的中国分公司和它远在荷兰的总部,上演了一出谁也想不到的戏:这边厢,中国公司发声明说,我们员工的工资自己发,外人别插手;那边厢,没过几个小时,荷兰总部赶紧出来说,我们也会照常发薪,工资少不了。 两边抢着给员工打钱,这是什么操作?这根本不是什么福利竞赛,而是一面镜子,照出了全球科技博弈下,一个让人深思的权力怪圈:当发工资这件事本身,都成了需要公开争抢的权力时,到底谁才是真正的老板? 这场抢付薪水的戏码,说白了,就是一场争夺“管理合法性”的公开表演。荷兰总部的姿态,看上去是负责任,其实是权威被掏空后的一次无力呐喊。就在9月30日,刚上任没多久的荷兰经济部长卡雷曼斯,动用一部叫“货物可用性法”的法律,强行接管了安世。 理论上,荷兰政府现在是掌权者。可这种法令上的权力,到了中国工厂门口,就显得格外苍白。 安世中国的回应就直接多了,它的底气是实打实的。早在2019年,中国公司闻泰科技就花了19亿欧元买下了安世,法律上人家才是主人。更别提,中国数千名员工签的都是本地劳动合同,受中国法律管。 所以,当安世中国高调宣布“我们的人自己养”,这不仅是公开打脸荷兰总部,更是宣告自己作为一个独立运营体的存在感。而荷兰那边“我们也会付”的承诺,听起来更像是一句辩解,徒劳地想在失去控制后挽回点面子。 荷兰的远程指挥为什么会失灵?根本原因在于,安世在中国早就不是一个只会听指令的生产车间,而是一个能自己挣钱、自己活的权力中心。它在东莞和苏州的工厂,是全球功率半导体链条上的关键一环,2024年营收都冲破了20亿欧元。 尤其要命的是,欧洲的汽车工业离不开它。像德国大众、法国标致这些巨头,都指望着安世的芯片。一旦断供,欧洲汽车联盟都出来警告,明年汽车产量可能要跌10%,那可是几百万辆车。 这种影响力,在中国的反击里看得一清二楚。10月4日,中国商务部一纸出口管制令,立刻让欧洲的汽车厂感受到了寒意。这招精准地告诉所有人,到底谁的饭碗被谁捏在手里。 更深的底气,还来自中国整个半导体产业的大环境。在外部压力下,中国正在加速搞全产业链自给自足。光是2024上半年,国内芯片设备的产值就猛增了24.3%。像斯达半导体、华润微这些本土公司的崛起,也让供应链有了更多备选方案。 说到底,安世中国已经从一个依附总部的“神经末梢”,长成了一个有自己想法的独立大脑。 让我们把目光再拉回欧洲,看看荷兰政府为什么要下这步险棋。这其实是一场地缘政治的豪赌。今年6月,美国把闻泰科技列入实体清单,指控它搞军民两用技术转移,还点名安世CEO张某强制采购了2亿美元的中国晶圆,然后就一直给荷兰施压。 新上任的卡雷曼斯部长出手这么硬,更像是在给华盛顿表决心。他的算盘可能是,牺牲一个安世,来保住荷兰真正的命根子——光刻机巨头ASML,确保它能在美国市场畅通无阻。 只可惜,这场想给美国当“代理人”的精明计算,最后却引火烧身。荷兰政府以为控制了一家公司就能讨好一方,却严重低估了另一方在产业链上的巨大能量。 结果呢?不仅没能真的卡住技术,反而惹来了中国的猛烈反击,把自己和一帮欧洲盟友的产业安全都搭了进去,落得个里外不是人的尴尬。 归根结底,安世这场薪资悖论,宣告了一个时代的转变。在新的全球经济格局里,谁是老大,不再仅仅由一张股权证书或一纸总部的命令来决定。谁掌握着工厂,谁扼着供应链的喉咙,谁的声音就最大。任何想拿着旧地图在新世界里航行的人,注定要迷失方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