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来开炮,大不了枪毙我!”小炮长违令开火扭转战局,隐姓埋名半世纪后含泪道出心声

熹然说历史 2025-10-24 23:51:21

1951年7月27日,美军坦克向志愿军阵地冲来,可炮兵没接到命令,都不敢开炮。千钧一发之际,一名小战士站了出来,高喊一声,“我来开炮,大不了枪毙了我!” 朝鲜战场上,美军坦克正逼近志愿军阵地,炮兵们握着炮闩却不敢动,因为没接到上级命令。军令如山,擅自开火就是违反纪律。可眼看着战友就要陷入险境,一个年轻的炮长做出了惊人决定。这一炮打出去,要么立功,要么军法处置。他赌上了自己的前程,甚至性命。 这个年轻的炮长叫苏吊旦,1929年生在山西太原一户穷苦人家。父母给他取这个名字,就是因为他从小调皮捣蛋,贱名好养活。1937年日军打到山西,父母在战乱中丧生,四个弟妹也接连病死,只剩他一人在乱世里讨饭度日。 1945年,16岁的苏吊旦参加了八路军。在二姐夫这位地下党员的影响下,他找到了革命队伍,成了山西吕梁军区十七支队的侦察兵。入伍没多久,他就参加了一场伏击战,第一次扣动扳机击毙了两名日军。从那以后,这个瘦弱的少年开始在战火中成长。 1948年太原解放战役打得异常惨烈。在一次冲锋中,苏吊旦腿部中弹,被送进医院。可他在病床上躺不住,伤口刚结痂就偷偷溜回战场。狼坡山战斗中,敌人一座机枪堡垒火力凶猛,十几名战友倒在冲锋路上。苏吊旦带着五名战士再次发起进攻,用手榴弹炸毁了敌人火力点,夺回了阵地。战斗结束后才发现,他腿上又添了好几处枪伤。就这样,他立了一等功。 1950年朝鲜战争爆发,苏吊旦所在部队改编为志愿军炮兵31师401团。他原本是步兵,可在炮兵训练中表现出色,百发百中,上级就批准他转为炮兵,当了炮长。1951年初,他加入了中国共产党。4月份,部队作为第一支反坦克炮兵部队开赴朝鲜。 1951年7月27日,炮兵31师在金化以北甘凤里阻击美军海军陆战队。这支美军是参加过中途岛、冲绳岛战役的王牌部队,装备精良,战斗经验丰富。战前首长反复强调,美军火力强大,炮兵不能轻易暴露火力点,必须等命令才能开火。 战斗一打响,美军先用飞机轰炸,接着大炮轰击,把志愿军阵地炸得天翻地覆。炮火刚停,二十辆坦克就冲了上来,后面跟着密密麻麻的步兵。苏吊旦趴在炮位后面,不断向上级报告敌人距离:一千米、八百米、六百米。可通讯线被炸断了,联络员还没回来,命令迟迟下不来。 坦克越来越近,已经冲到四百多米的地方。按规定,反坦克炮暴露位置后很容易遭到敌人集中火力反击,所以必须统一指挥才能开火。可再不开火,步兵阵地就守不住了。其他炮手都看着苏吊旦,手指扣在炮闩上,却不敢动。擅自开炮是违反军纪的,这个责任谁也担不起。 苏吊旦知道后果,开炮就是违抗命令,轻则降职,重则军法处置。可他也知道,不开炮战友们就危险了。他一把推开炮手,跳到炮位上,扯着嗓子喊了那句话。话音刚落,他就拉动炮闩,第一发炮弹呼啸而出,直接命中最前面那辆坦克。 有了第一炮,其他炮手也不再犹豫,四门大炮同时开火。苏吊旦自己装填、瞄准、击发,一连打出五发炮弹,五发五中,击毁一辆、击伤一辆。其中一辆正好是敌军指挥坦克,指挥车被毁,剩下的坦克乱了阵脚,掉头就跑。这一仗,志愿军击毁美军坦克五辆,歼敌两千多人。 战斗刚结束,团首长就跑到炮兵阵地问是谁先开的火。苏吊旦以为要被处分,坦然承认是自己下的命令。没想到首长不但没批评他,还夸他打得好,机动灵活。战后,苏吊旦被授予国际二等功和打坦克英雄称号,从炮队队长晋升为排长。 1951年10月,苏吊旦作为英雄代表列席政协会议。会上讨论要不要取消军服衣领和衣兜来节约布料,他提出意见说北方冬天冷,战士们需要衣兜暖手。毛主席肯定了他的建议,还问他叫什么名字。当听到叫苏吊旦,主席笑着说这名字有点不雅,就叫苏兆丹吧,又多又红,吉祥如意。从此,苏吊旦有了新名字。 战争结束后,苏兆丹被送到辽阳进修。1955年学校撤销,他原部队还没回国,只能转业回老家。他去了狄村砖厂当工人,把勋章藏在箱底,从不向人提起自己的功劳。在厂里,他永远是干活最卖力的那个人,推土、搬砖、出窑,什么累活都抢着干。 1961年,苏兆丹发现副厂长安排亲戚白拿工资不干活,就向上级举报。副厂长记恨他,找借口把他开除了。他回到生产队靠掏粪为生,日子过得很苦,可他从不后悔,也从不向组织要待遇。1978年,原部队终于找到了他,为他平反,安排到太原耐火材料厂工作。1992年退休后,他住在简陋的平房里,每月拿着几百块退休金过日子。 21世纪初,为纪念志愿军入朝作战50周年,有关单位发起找英雄活动,隐姓埋名近50年的苏兆丹才被人们知晓。记者问他为什么不向组织表明身份,他红着眼眶说,比起那些牺牲的战友,自己过得好太多了,还有什么理由伸手。他还说,名字是毛主席起的,影响了自己一生,永远是主席的好战士。

0 阅读:126

猜你喜欢

熹然说历史

熹然说历史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