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收费超百万,钱到底去了哪? “每年交240元,全校收费超百万,这钱到底花在哪?”近日,一位家长在“问政湖南”平台的提问,将职业中专学校推至舆论焦点。家长质疑,学校收取的“智慧校园系统费”仅用于食堂刷脸支付和校园出入记录,连续3年缴费既不合理也不透明。 这场争议的核心,很快在学校的回应中出现“反转”。10月23日,该校校长戴作维向媒体澄清,家长口中的“智慧校园系统”实则是“刷脸视频通话装置”,收费性质也并非系统使用费,而是“电话费”。他解释,学校为管理学生、防范电信网络诈骗,早已明令禁止学生带手机进校园;为解决学生与家长的联系难题,自2022年下半学期起,才在每个教室门口安装了刷脸通话设备,费用按“自愿原则”收取,每班约80%学生选择缴纳。 至于家长提及的食堂消费、校园出入记录功能,戴校长明确表示“完全不收费”,学生只需正常充值饭费,即可使用刷脸支付和出入登记服务,与240元费用无关联。 一方是家长对“百万级收费”的合理性存疑,另一方是学校对“收费项目、用途、原则”的逐一解释,分歧之下,当地教育部门的介入成为关键。10月24日,市教育局相关科室工作人员回应称,已收到家长反映的信息,目前正开展调查,并承诺将于本月底给出正式回复。 这场看似“信息错位”引发的争议,实则戳中了家长对学校收费透明度的关切。无论最终调查结果如何,学校在收费前主动做好项目公示、用途说明,让家长清楚“钱花在哪、为何要花”,才能避免类似误解;而教育部门的及时介入与公开反馈,也将为规范学校收费行为、保障家长知情权提供重要支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