卢比奥再也不藏不掖了!原来收取船舶所谓“靠港费”是美方长期战略。 卢比奥这次算是把“遮羞布”彻底扯下来了,嘴上喊着“市场环境不公平”,实则心里门儿清,美国造船业早就凉得透透的,根本没法跟中国在市场上硬碰硬,只能靠“靠港费”这种旁门左道玩连环计。 先不说别的,就看他自己说的那组数据:2024年全球60%的新船是中国造的,2025年75%的订单还往中国跑,这哪是“不公平”,分明是全球船公司用脚投票的结果,谁不选性价比高的船啊? 总不能为了给美国面子,花冤枉钱买又贵又慢的“老爷船”吧? 咱先掰扯掰扯美国造船业的“惨状”,说出来都有点让人不忍心。 全球造船产能里美国连1%都占不到,2024年一整年就造出5艘大型商船,这是什么概念?中国随便一个中等规模的船厂,比如江苏的扬子江船业,单季度造的大型商船都比这个数多。 就拿2024年第三季度来说,扬子江船业光交付的1万标准箱以上集装箱船就有6艘,还不算其他类型的散货船、油船。 再看成本,美国造船成本比亚洲高5倍,这话真不是夸张。去年有个美国船东想订2艘8万吨级散货船,找美国本土的纽波特纽斯造船厂报价,对方开口就要1.8亿美元一艘,还说工期得4年 转头找中国的大连造船厂,报价直接砍半,只要9000万美元一艘,工期还能压缩到22个月,质量还更有保障,大连造船厂造的散货船,船体用的高强度钢比美国的薄10%但承重更强,燃油效率还能提升8%,每年光油钱就能省200多万美元。换你是船东,你选谁? 中国造船业这些年一直在补技术短板,以前LNG船(液化天然气运输船)被日韩垄断,中国花了十年时间攻关,现在江南造船厂造的LNG船,能在零下163度的低温下运输天然气,储罐的绝热性能比韩国现代重工的还好,价格还低15%。 2024年江南造船厂接了20艘LNG船订单,其中12艘是欧洲船东订的,要知道以前欧洲船东只认日韩的船,现在转头选中国,不就是因为技术过硬、价格实在吗? 再说说卢比奥嘴里的“靠港费”,这哪是什么临时起意,分明是早就设计好的“绊马索,2024年美国启动针对中国海事业的301调查,当时就有业内人士猜,美国是想找个由头搞限制,果不其然,2025年4月就抛出新方案,把原来固定的百万美元靠港费改成按吨位递增。 这招有多损?中国造的船大多是大吨位的,比如超大型集装箱船,吨位普遍在15万吨以上,按新方案,一艘15万吨的船靠美国港口,光靠港费就得交300万美元,比原来多了两倍 而美国自己造的船,最大吨位也就8万吨,靠港费只需要120万美元,这不就是明着给中国船加成本吗? 可美国忘了,船公司又不傻,真要是靠港费太高,大不了绕开美国港口,比如欧洲船东可以把货先运到墨西哥的曼萨尼约港,再通过陆运进美国,虽然多了一道手续,但总成本还是比买美国船、交高额靠港费划算。 2024年全球大型商船订单总量是450艘,中国接了338艘,美国只接了3艘,还是给美国本土小公司造的近海货船,吨位都没超过3万吨。 就这产能,就算所有船公司都想订美国船,美国船厂也造不出来啊,再说了,美国造的船质量还没保障,2024年交付的5艘大型商船里,有2艘刚投入运营就出了问题:一艘在大西洋航行时货舱甲板开裂,另一艘的推进系统故障,停在海上修了半个月,船东赔了客户上百万美元的违约金。 反观中国造的船,2024年交付的1200多艘大型商船里,故障发生率只有0.3%,比日韩的0.5%还低,这就是硬实力,不是靠“靠港费”就能打压下去的,卢比奥总说“市场环境不公平”,可他怎么不说说美国自己的“不公平”? 美国对造船业的补贴都往军工上砸,2024年美国国防部给造船业的补贴是120亿美元,其中110亿都给了航母和驱逐舰项目,商船领域只给了10亿,还要求船厂必须用美国本土生产的钢材和零件,美国本土钢材比中国贵30%,零件交付周期还长,船厂想降成本都难。 而中国对造船业的补贴,都是用于技术研发和绿色转型,比如补贴船厂研发氨燃料动力船、氢燃料动力船,这些都是未来造船业的趋势,中国现在已经造出了全球第一艘氨燃料散货船,2025年就能交付使用,到时候又能抢一波订单。 美国要是真觉得“不公平”,怎么不把补贴用在商船技术研发上,反而盯着“靠港费”这点小伎俩? 说到底,美国搞“靠港费”这套连环计,本质上是打不过就“耍赖”。 中国造船业的竞争力不是靠低价堆出来的,是靠技术、效率、质量一点点拼出来的——从能造普通货船,到能造LNG船、超大型集装箱船,再到现在研发绿色动力船,中国用了二十年时间追上并超过了很多国家。 美国要是不承认自己造船业的问题,不放下“霸权思维”,就算搞再多“靠港费”“301调查”,也拦不住全球船公司选中国船的脚步,毕竟在市场里,实力才是硬道理,光靠喊“不公平”,可造不出一艘好船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