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7年,一个湖北穷小子高考考了289分,但由于消息闭塞,他就报考了华中师大,没想到的是,华师大的录取分数线才189分,而北大的分数线也只有270分。那么,他后悔当初的选择吗? 戴建业1956年生在湖北麻城乡村,家里穷得叮当响,父亲是村小老师,靠那点微薄工资养家。父亲管教严,从小就把儿子拉到灯下学算术和认字。戴建业跟着父亲,练就一手好字,乡村学校土坯房里,他埋头苦读,渐渐摸出门道。数学天分早露头角,中学时解题快准狠,县竞赛拿下第三。物理老师阮超珍看他潜力大,直言师范数学系正合适,离家近,还稳当。戴建业那时理科底子厚,课本翻得飞起,竞赛奖状贴满墙。可高二语文课一转折,老师让写诗,他从图书馆扒拉资料,改改抄抄交上去。老师课堂上念出来,全班围上来要签名。这事儿一闹,他对文学上心了,小报上开始发他的诗文。父亲在家抽袋烟,听儿子说投稿,拍拍肩就让他继续练笔。高中尾声,戴建业两头抓,数学不松,文学多啃书。高考前,他已小有名气,本该冲理科顶尖,可文学那股劲儿,让他犹豫起来。农村信息慢,志愿表摊开,他纠结半天,最终偏向中文方向。父亲支持,老师建议,一切都像顺水推舟。 高考那年,全国刚恢复,戴建业是首批考生。农村消息闭塞,他对分数线一无所知,只知道289分满分300,够呛顶尖。班主任来家转达成绩,说分数高但学校门槛不明。戴建业回家摊志愿表,笔悬半天。物理老师阮超珍推荐华中师大数学,理由简单:武汉不远,师范有补助,适合教书。戴建业想想家境,农村小子去北京风险大,就改了志愿,填华中师大中文系。文学兴趣压过数学优势,他反复核对表格,封好信封寄出。录取通知下来,华中师大中文专业稳稳的。他收拾行囊上路,到校报到,新生堆里一打听,才晓得录取线低得离谱。华师大189,北京大学270。他的分数超北大19分,超华师大100分。周围同学议论分数分布,他听着,慢慢明白信息差有多大。农村闭塞,报纸少,老师也摸不清行情。戴建业就这样进了华师大,本该冲北大的机会,从指缝溜走。别人听了这故事,总替他惋惜,可他自己从不纠结。志愿选了,就往前走,跪着也得走完。这选择虽有遗憾,但也铺开另一条路。 大学四年,戴建业像海绵吸书,图书馆成了家。毕业直奔研究生,深造古典文学。留校后当老师,华中师大文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80年代结婚,何小平也是学校同事,两人搭伙过日子。起初他忙教学,常泡办公室,何小平在家张罗。渐渐他改了习惯,早归多陪。2015年,何小平查出肺癌晚期,治疗砸钱如流水,一盒药5万,一粒近2000。戴建业加班加讲座,高铁票攒厚厚一摞,挣钱买药。何小平手抖掉药,跪地捡时哭了,他弯腰帮着找。2020年开春,何小平走了,他把骨灰盒搁卧室半年,每天早起摆弄,说会儿闲话。直播里他提这事儿,用苏东坡十年生死两茫茫比,观众六百万抹泪。妻子走后,他更投入教学,手机存她照片,学生见他对着电脑发呆,他笑称复习功课。其实在看苏东坡事如春梦了无痕,年轻时不懂,现在品出味儿。 戴建业研究古诗有道,别人讲陶渊明高深,他说老陶采菊不光泡茶,是会找乐子。苏东坡贬黄州,他提东坡肉在那发明,流放还出美食。接地气讲法,让学生觉得大诗人也吃饭睡觉,会发牢骚。2018年起上网课,视频一发,粉丝三天破六百万。年轻人问理想现实怎么选,他举自己例子:当年死磕北大,现在说不定研究所秃头。先把日子过明白,理想自来。儿子结婚,他证婚,叮嘱小两口过日子如炖汤,火候到才有味。2021年出散文集我的个天,里头古人轶事多。李白今生估计朋友圈发喝高了,杜甫开公众号吐房价。可绕回来,大诗人哪个不苦水泡大,得学会自己找糖吃。六十多岁,他照常上课,办公室书堆山高。学生问遗憾,他总说人生如填志愿,谁没手滑。重要的是把到手志愿读成重点。高考那选择,没让他掉队,反倒让他活出另一番滋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