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成想,董明珠小姐那句“绝不用一个海归派”的争议言论,这几天因为闻泰科技的遭遇,居然再次“封神“了。 闻泰科技当年为了从低端手机代工转型高端半导体,真是下了血本,砸了 338 亿真金白银收购了荷兰的安世半导体。 这步棋本来野心不小,安世可不是普通小厂,在全球功率半导体领域排得上号,手里攥着上万项核心专利,客户名单清一色是大众、宝马、苹果、三星这种行业巨头,相当于一脚踏进了全球高端芯片供应链的核心圈。 闻泰本想借着安世的技术和渠道,直接完成产业升级,没想到最后却栽在了 “控制权” 这个致命问题上。 问题的关键就出在核心管理和话语权上。 收购完成后,安世的总部还在荷兰,虽然股权是 100% 中资,但可能在核心管理岗位、关键决策环节,还是没能完全实现自主可控,结果被荷兰政府抓住了把柄。 借着所谓的 “经济安全” 名义,直接动用法律手段暂停了中国籍 CEO 的职务,派了临时 CEO 接管,硬生生把这家中资企业的控制权给搅乱了。 现在安世的正常运营全被打乱,搬迁、决策全卡壳,闻泰之前的 338 亿收购成本,还有后续的研发投入,都面临打水漂的风险,这就是典型的 “买得了资产,拿不到主动权”。 这时候再回头看董明珠的话,就明白她不是真的排斥所有海归人才,而是看透了关键领域的本质 —— 核心岗位、核心技术、核心管理,必须牢牢掌握在自己人手里,不能被外部势力轻易拿捏。 董明珠掌舵格力这么多年,一直死磕自主研发,从空调核心部件到新能源技术,从来都是坚持 “自己能造的绝不依赖别人”,这种对 “主动权” 的执念,在当时被不少人吐槽 “保守”,可放到闻泰的遭遇里再看,简直是未卜先知。 要知道,现在的地缘政治环境下,海外收购早已不是 “花钱买资产” 那么简单。 你以为买的是技术和产能,殊不知人家随时能以 “安全” 为借口,卡住你的管理命脉、切断你的供应链。 闻泰的教训就是血淋淋的例子:就算你持有 100% 股权,只要核心管理和决策被外部牵制,遇到风浪就只能任人摆布。 而董明珠的逻辑,正是提前规避了这种风险 —— 关键岗位用自己信得过、能跟企业一条心的人,确保核心战略不被外部干扰,技术研发不被别人卡脖子,这种 “自主可控” 的底线思维,才是企业在复杂环境里活下去的底气。 当然,这不是说海归人才没用,而是说在关乎企业生死、国家产业链安全的核心领域,不能把主动权拱手让人。 董明珠的话之所以能 “封神”,本质上是她精准预判了企业发展的核心矛盾:比起短期的技术引进或人才包装,长期的自主掌控才是最靠谱的保障。 闻泰花了几百亿买了个教训,而董明珠早就把这个道理刻进了企业的发展基因里,这也是为什么现在大家回头再看,会觉得她当年的 “争议言论”,其实全是实打实的远见。 说到底,企业发展就像打仗,核心阵地必须自己守。 闻泰的遭遇给所有想走海外收购路线的中国企业提了个醒:花钱买技术、买资产只是第一步,能不能真正掌控这些资源,能不能在关键时候说了算,才是决定成败的关键。 而董明珠当年的那句话,恰好点透了这个核心,也难怪现在会因为闻泰的经历,被大家重新认可为 “封神” 的预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