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才是真正的民族脊梁!杨振宁办公室的保险柜打开,里面不是什么机密文件,是四百万美元的存单。那是他把美国房子卖了的钱,一分没留,全扔给清华了。 很多人提起杨振宁先生,脑子里第一个蹦出来的画面,多半是他卖掉美国普林斯顿的房子,把四百万美元全都拿回了国,这事儿当然感人,但如果对他的理解只到这儿,那就太浅了。 他老人家做的,压根不是一次性的捐款,而是给当时百废待兴的中国科技,亲手搭建了一整套“支撑系统”。 这套系统,有“硬件”,有“软件”,还有“精神内核”。 先说“硬件”,也就是实打实的钱和物,1999年,87岁高龄的杨先生打开办公室保险柜,拿出的那张四百万美元存单,来头可不小。 那不是什么秘密文件,而是他卖掉普林斯顿故居的全部家当。这笔钱,他没有撒胡椒面,而是像外科手术一样,精准地投给了当时很困难的中科大少年班,买设备、翻译前沿著作,一分钱都花在了刀刃上。 这种“精准输血”是他的风格,早在1998年,他拿了香港求是科技基金会一百万港币的奖金,转身就变成了清华物理系的奖学金。 2003年,他又把一个荣誉博士奖金加上自己的积蓄,凑了两百万人民币,送给了西南联大校友会,专门资助那些爱物理的穷学生。 他不光自己掏钱,还刷自己的“脸卡”,他飞去香港见企业家,联络美国的华人社团,硬是给清华大学高等研究中心拉来超过一个亿的资金。 到最后,2021年,他更是把两千多件“无价之宝”,包括跟爱因斯坦的通信、诺奖手稿,全都捐给了清华。这已经不是钱的事了,是把整个科学史的一部分搬回了中国。 有了硬件,还得有“软件”,核心就是人,杨先生很早就想明白了,得让人才流动起来,形成一个内外循环。 上世纪八十年代,他就搞了个叫CUSPEA的计划,听着挺拗口,干的事儿特别硬核:十年里,他靠自己的名望,把近千个中国物理尖子生,一个个送进了美国顶尖大学。 同样思路的还有1986年他设立的“亿利达青少年发明奖”,又帮了近百位年轻学者出去看世界。 人送出去了,也得请进来。从1980年到2000年这二十年间,他成了中美科技界的“首席联络官”,把李政道、丁肇中这些诺奖大佬,几十位世界级牛人请到中国来讲学交流,让国内的同行能跟世界最强大脑面对面。 他还使劲儿推着中国参与国际上的大科学工程,尤其是在高能物理领域,让我们的科研不关起门来搞,直接融入全球体系。 最后,也是最重要的,是他留下的“精神内核”,他本人,就是一座会走路的灯塔。 2004年,82岁的老爷子,站在清华的讲台上,给大一新生讲《普通物理》,一站就是90分钟,板书写得跟印刷体似的,学生问再小白的问题,他都耐心得不得了。这事本身,比任何说教都有力量。 他在各种场合跟年轻人念叨,“做科研要有品味,要选国家需要的方向”,这话影响了一代人。他反对急功近利,总是在自己家里接待青年学者,提醒他们要沉下心做基础研究。 最后,他在清华园的家“归根居”里写下“我当指路松”,并在2015年彻底放弃美国国籍,成了一名纯粹的中国公民,这已经不是选择,而是一种宣告。 所以你看,杨振宁先生的贡献,压根没法用几百万美元来计算,他砸钱、搭桥、传道,用一套组合拳,实实在在地为中国科技打下了几根顶梁柱。 他的名字会因为“杨-米尔斯规范场论”被写进物理教科书,但更会因为他这棵“指路松”的身份,被一代代中国学人记在心里。 主要信源:(中国青年报——“科学巨擘”杨振宁逝世:报国之心“共同途”)


快乐生活
伟大
天涯
[赞][赞][赞]
用户10xxx15
杨振宁先生归国虽然有点迟!但也不失一个热爱祖国!贡献一切的优秀科学家!致敬杨振宁先生!
用户14xxx86
功成名就的杨振宁先生有赤子之心,他真心热爱中国、回馈中国,贡献巨大![玫瑰]
用户10xxx08
杨老爱国之心,至今方知。祝杨老一路走好!
野风
和钱老不同,却一样可敬!爱国同心!
用户10xxx54
什么是民族的脊梁,你把钱老放在哪里,我看员在有意混淆是非!
S
杨老先生永垂不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