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不其然 咱这次稳了 安世中国已正式恢复对欧洲客户的芯片供应,并对未来的供应方式做出了三项关键调整。 第一,双方需要重新签署专属供应协议; 第二,所有交易将采用人民币结算,而非此前的欧元或美元; 第三,由于国内订单激增,将优先保障对国内客户的供应,并会动态调整对欧洲客户的出货量和交货周期。 2025年9月,荷兰以“国家安全”为由接管安世奈梅亨总部,但安世最核心的产能70%-80%在中国。如今重新供货采用人民币结算,表明了在此贸易中握有主动权。 截至10月中旬,包括宝马、大众在内的多家欧洲车企已完成与安世的新协议签署,首批人民币结算订单也已经进入排产阶段。 安世在新的供应协议中重申了与汽车客户长期以来遵循的商业规则:不涨价、准时交货、断供必赔。 但与以往不同的是,此次新协议重申了安世与汽车客户长期以来遵循的商业规则:优先满足国内客户的需求,而这条背后则是安世最扎实的产能支撑。 安世上海临港和东莞基地的全部产能都可以满足国内需求,而安世奈梅亨总部则是主要支撑其车规级MOSFET产品在欧洲的需求。眼下,欧洲几乎没有替代安世的选择。 根据TrendForce集邦咨询数据,安世车规级MOSFET市占率19%,断供安世将直接影响300万个岗位。 而安世此番调整供货规则,正是源于其断供期间遭遇的“痛”。在安世断供期间,其车规级芯片现货价暴涨217%。 欧盟目前有1/3的成熟芯片依赖于中国进口,安世供货规则的调整让这一依赖有望转为合作互惠,而非此消彼长。 此次人民币结算在半导体贸易中迈出了重要一步。这一交易方式的改变显示出中国企业在全球贸易中的话语权正在提升,而被动让步或将成为历史。 荷兰接管了安世海外总部,但核心产能七八成在咱们这,所以才能要求优先保国内、用人民币结算,没产能根本没这底气。 以前芯片交易多用美元欧元,现在欧洲车企得用人民币买安世芯片,说明咱们企业能按自己规矩做生意了。 咱们保国内需求也不卡欧洲,从一方依赖变成互相需要,比互相折腾好。 TrendForce说,安世车规级芯片占19%市场,没几家能替代。这次调整,就是有产能的企业在重塑供应链,全球芯片供应正变成“互相需要”的模式。 制造业永远永远永远不能丢,核心产能留在中国! 人民币国际化很大可能要靠科技产业来实现! 科技人民币不是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