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期两天的吉隆坡贸易谈判结束了,双方高级谈判代表对谈判表达了积极态度,称在中美韩国会晤之前,双方进行了“”建设性”的讨论。《南华早报》也点出了这一变化,将其视为中美关系冰面松动的关键转折点。 这次会谈一结束,美方立刻通过财政部长贝森特放话,称原计划对中方商品大幅加征关税这档事,已经基本成了过去式,不只是高关税的威胁宣告消停,连针对中国的一些出口管控措施也不再被马上提上日程。 贝森特还透露,此轮闭门持续磋商让彼此认识到,僵持带不来出路,反而损人不利己。美国谈判代表和中国方面统一口径,都公开表示这次马来西亚的交流非常顺利,为几天后预计在首尔登场的高层峰会提前打好了基础。 紧接着,中国代表团发布了一份内容很实在的新闻稿,把自今年以来两国元首积累下的多次重要共识拿出来按条对表,直面分歧点。 谈判围绕美国对中国海事和造船业“301调查”、关税暂停时限、芬太尼治理合作、农产品贸易以及技术出口管控等一系列利益交织的问题,进行了细致务实的讨论。 中美双方在一系列核心关切上达成了基本操作上的共识,也都承认未来还得对具体措施再细抠。中方强调,下一步还要各自走国内必要流程,为后续推进落地扫清路障。 在磋商取得实质性进展的背后,是两国更高层面的共同意图,中方团队领导、国务院副总理何立峰再次直言,中美经贸合作带来的好处显而易见,只有“合作才能共赢”,一旦走向对抗必定双输,这既事关两国百姓福祉,也合乎时代潮流。 他强调,当前商讨取得的每一项成果都不容易,需要双方共同珍惜和维护。希望美方能与中方形成合力,真正把领导人之间建立的互信和双方积攒的良性互动持续扩展下去。 美国总统特朗普也没有隐身,他当着媒体面表态道,不光自己希望达成良好协议,中国方面同样如此。 他的话语很直接,美方愿意走到前台,而不是继续隔空喊话,这为磋商拉起了背书,美中两国的大佬如此同调发声,显示出这次回暖绝非草率之举,而是有顶层设计推动。 尽管如此,《华尔街日报》还是犀利指出,尽管目前释放善意信号,但十一月初美国威胁的大规模关税加码是否真的撤销?美国对向中国输送尖端技术的限制会否松动? 与此同时,专业机构认为,最重要的地方在于这轮吉隆坡磋商已经让两边彻底亮出了底线和不可调和的核心要求——这等于给未来可能达成的协议划好了框框,避免随时踩雷,也为下一步在首尔举行的三方先锋会谈,营造了继续对话的现实空间。 整个谈判过程以及结果,实质上出现了质的转变,相较前段时间中美言辞交锋不断升级,如今谈判桌上更多的是算账而不是摔杯。双方都明确愿意按照既有磋商机制继续沟通,让经贸关系不至于因误解和敌意再次下滑。 可以看出,中国在这场大国博弈中始终坚持理性务实的路线,没有被动挨打,也没有贸然让步,而是以最大耐心和最大诚意捍卫自身利益,试图争取为经济恢复和世界发展带来更多确定性。 而外界期待中的首尔会谈,是否会见证中美关系再次突破,或许就看能否把这次意外的缓和,转化成交实的协议和持续的对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