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又出新限制,不许向中国出口高端光刻胶,TCL立马终止1.2万吨进口订单,转头联合彤程新材、上海新阳签15.6亿采购协议,国产光刻胶不仅没拖后腿,还比原计划提前3个月交付。 芯片每缩小一档节点,曝光精度就得再上一层楼,光刻胶就是那层决定图案能不能刻准的“油漆”。 过去高端货几乎全靠日韩美几家巨头,中国企业想买还得看人脸色,美国这次把EUV级光刻胶直接列进禁运清单,等于告诉所有人:先进制程想都别想。 可现实是,成熟制程占全球产能七成以上,KrF、ArF这些“老将”照样能打主力,TCL这次采购的就是这两类,封锁的人算漏一点:把路堵死,反而逼得中国把备胎练成主力。 TCL不是临时抱佛脚,四年前他们就跟清华大学建实验室,专门啃EUV光刻胶这块硬骨头。 表面看这次买的是KrF和ArF,实际等于把多年技术验证一次性推向生产线,彤程新材通过并购北京科华,早就把ArF量产线跑通,还过中芯国际的关。 上海新阳则在KrF厚膜领域深耕,合肥基地扩到4万多吨产能,清洗液、蚀刻液、研磨液一起上,等于给晶圆厂配齐整套“化学套餐”。 两家加起来,良率只比进口差半个百分点,成本却低15%到20%,这不是小打小闹,是能直接替换的工业级解决方案。 这件事把“国产化率”这个数字从纸面拉到现场,以前大家总说光刻胶国产不足1%,听起来遥不可及。 可TCL这一单15.6亿,直接把订单从海外抽走,砸到国内供应链,等于用真金白银给国产企业投票。 订单排到年底,南大光电的ArF产能要翻三倍,彤程新材的上海工厂一千吨半导体光刻胶产线也进入试生产。 钱和量一起来,技术迭代自然加速。北京大学团队用冷冻电镜第一次看清光刻胶在显影液里的三维缠结,找到缺陷根源,把12英寸晶圆图案残留降了99%以上,这成果直接就能指导产线优化,科研、验证、量产形成闭环,封锁再严也挡不住。 有人担心EUV光刻胶仍是空白,EUV需要极紫外光源和配套胶体系,目前全球也只有ASML一家能量产设备,光刻胶更是JSR、信越的天下。 中国短期内追不上,但没必要全线开花,成熟制程加上多重曝光、浸没式ArF,照样能把7纳米以下节点玩出花样。 TCL华星的印刷OLED产线刚开工,未来中尺寸面板对光刻胶需求更大,国产供应链正好借机卡位,把有限资源砸在能落地的赛道,比盲目追最尖端更务实。 外部封锁还有个副作用:倒逼原材料安全,光刻胶上游是光敏树脂、单体、溶剂,高纯度要求极高。 彤程新材自产酚醛树脂超一半,EBR试剂做到G4等级,第四季度冲G5,上海新阳的超纯硫酸铜、清洗液都在合肥基地扩产。 我认为美国这次限制像搬石头砸自己脚,短期看中国企业采购成本可能波动,但长期看等于把市场拱手让人。 全球光刻胶99%在日本手里,美国一禁,中国订单只能往本土转,日韩企业反倒失去最大成长市场。 技术自信一旦建立,就没有回头路,TCL这次提前三个月交付,不是运气,是供应链协同、工艺优化、提前验证叠加的结果,以后再有类似限制,中国企业只会更快、更从容。 你们觉得呢?下次美国再出招,中国供应链还会用几个月给出回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