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猪油是战略物资?一位退伍老兵告诉我:90%的人不知道,猪油是“战时黄金”,千斤黄金也换不来一斤猪油! 每100克猪油就含有900千卡的热量,这是什么概念?相当于一个成年士兵在寒区野外执行任务时,一顿正餐所需的能量。 上个世纪,咱们的边防的战士们经常要在零下几十度的东北雪原、缺氧的高原哨所坚守,身上的单衣薄裤抵挡不住严寒,肚子里要是没有足够的能量,根本撑不住。 那时后勤补给困难,战士们就把猪油用油纸包好揣在怀里,行军间隙掰一小块放在热粥、窝窝头里,一口下去浑身立马暖和起来,握着枪的手也有了力气。 在那种缺衣少食的环境里,这一勺猪油带来的不仅是热量,更是扛过严寒、守住阵地的底气,能量在那时真不是简单的营养,而是能救命的“硬通货”。 到了战时,猪油更是化身“战地万能膏”,帮战士们解决了不少难题。 那时的枪械大多是老旧型号,在泥泞、潮湿的战场上很容易卡壳,战士们就从怀里摸出猪油,往枪栓、枪管上抹一点,瞬间就能防锈润滑,确保枪械随时能打响;长时间行军赶路,身上的皮带被汗水浸、被寒风刮,没多久就开裂发硬,抹上一层猪油揉搓几下,皮带立马变得柔软耐用;运输物资的马车、推车车轴干涩了,找不到保养油,舀一勺猪油涂上,车轮又能吱呀作响地继续前进。 甚至有战士在战斗中受伤,没有消毒药品时,就用加热过的猪油轻轻涂在伤口周围,当作临时的隔离剂,避免伤口进一步感染。 在后勤保障极度困难的年代,这一罐罐猪油就像“百宝箱”,哪里需要就用到哪里,成了战士们在战场上最可靠的“伙伴”。 现在回过头看,上个世纪的猪油能成为战略物资,正是因为它那极高的能量密度和五花八门的实用功能。可每当想到这里,更让人感慨的是那时战士们的艰苦。 没有先进的保暖装备,没有充足的后勤补给,就靠着这样简单的物资,他们在冰天雪地里站岗,在枪林弹雨中冲锋。一勺猪油,承载的不仅是生存的能量,更是战士们保家卫国的坚定信念。 如今我们的生活好了,物资也不再匮乏,但我们永远不该忘记,正是当年那些啃着窝窝头就着猪油、在艰苦环境中咬牙坚持的战士们,才换来了我们今天的安稳日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