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女子是吃饱撑的吗!10月10日报道,浙江,一女子在车里太无聊,好奇地用身份证撬方向盘,没想到下一秒安全气囊直接弹出来,把女子“打”的鼻青脸肿,网友:这下好了,新车秒变事故车! 10月10日淄博张店融媒报道,浙江一位女车主在车里等人,闲着没事干,盯着方向盘中央那个车标看了又看,突然脑子一热,掏出身份证就开始撬那个盖板。 这一撬不要紧,安全气囊"砰"的一声炸开了,那威力直接把她打得鼻青脸肿,手机都飞了出去。 说起安全气囊这东西,很多人对它的了解其实挺片面的,您可能以为它就是个软绵绵的大枕头,其实完全不是那么回事。 安全气囊弹出的瞬间,速度能达到每小时300公里以上,什么概念呢,就是0.03秒内,一个原本折叠在方向盘里的布袋,瞬间充满气体变成一个大气球,这个过程产生的冲击力,相当于被一个职业拳击手全力打一拳。 正常情况下,安全气囊不会随便弹出来,它需要车辆前部的碰撞传感器检测到剧烈撞击,传感器把信号传给控制模块,控制模块再引爆气体发生器,整个过程都有严格的触发条件。 但这次为意外弹出的原因很可能是身份证的边缘太薄太硬,撬动盖板时碰到了内部电路,方向盘中央那块塑料盖板特别薄,只有0.5毫米左右,本来就是为了让气囊能顺利冲破设计的,身份证一撬,可能造成内部线路短路气囊就误触发了。 汽修行业的师傅们对这种情况并不陌生,有些新手技师拆装方向盘时操作不当,也会导致气囊意外弹出,曾经有个案例,修理工在更换方向盘开关时,不小心碰到了气囊插头,结果气囊瞬间弹出,把他的眼镜都打碎了。 更让人心疼的是维修费用,安全气囊是一次性装置,弹出后必须整套更换,包括气体发生器、气囊本体、方向盘饰盖,有些车型还需要更换传感器和控制模块,普通车型的维修费用在3000到8000元之间,豪华车可能要上万。 而且这种人为造成的损坏,保险公司大概率不会理赔,保险条款里明确写着故意行为造成的损失不赔,用身份证撬方向盘,这妥妥的就是故意行为啊。 除了经济损失更重要的是安全隐患,很多人不知道,安全气囊其实是把双刃剑,它确实能在关键时刻救命,但使用不当也会要命。 比如如果您没系安全带,碰撞时身体会过度前冲,正面撞上正在充气的气囊,那冲击力可能造成颈椎损伤,再比如如果您习惯把座椅调得特别靠前,胸部离方向盘太近,气囊弹出时的冲击力可能导致肋骨骨折。 正确的驾驶姿势是,胸部与方向盘保持至少25厘米的距离,身体紧贴座椅靠背,千万别在方向盘上放任何东西,什么手机支架、香水瓶、挂件统统不行,气囊弹出时这些东西会变成高速飞行的子弹。 还有个细节很多人不注意,车辆启动时,仪表盘上会有个安全气囊指示灯短暂亮起这是系统自检,如果这个灯一直亮着或者闪烁,说明系统有故障得赶紧去检查。 这件事也给所有车主提了个醒,车里那些有盖板的地方,比如A柱、B柱、座椅侧面,里面可能都藏着安全气囊,千万别手欠去抠、去撬,您以为是在满足好奇心,其实是在玩火。 网友们看了视频后纷纷调侃:这下好了,新车秒变事故车,也有网友说:这操作堪比用打火机照明去看油箱还有多少油,还有网友调侃:这姐们儿用实际行动诠释了什么叫吃饱了撑的。 不过话说回来,这种手欠的行为还真不少见,有人喜欢抠车内按钮,结果把天窗开关抠坏了,有人爱撬中控台缝隙,结果把内饰板撬裂了,还有人没事就爱按各种按钮,结果把行车电脑按乱了。 所以啊车这东西,该动的地方您尽管动,不该动的地方千万别瞎折腾,毕竟修车的钱够您吃多少顿大餐了,这位浙江女车主的教训,希望大家都能引以为戒,别让好奇心变成了好奇心害死猫的现实版本。 麻烦看官老爷们右上角点击一下“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和分享,又能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