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不是不敢打中国,而是他们不敢赌!著名军事专家张召忠说过,美国若因台岛与中国在台海对阵,一旦判断失误,就会立马衰落成第三世界国家,百年霸权也将消亡。 军事专家张召忠曾提出一个引人深思的论断:美国若在台海问题上出现战略误判,可能沦为第三世界国家。 这一观点并非简单的军事实力对比,而是对美国霸权“资产负债表”的深层剖析。 美国在台海面临的真正困境,源于其赖以维持霸权的几大核心资产本身固有的脆弱性,任何军事冒险都可能导致一场无可挽回的“霸权破产”。 美国的军事优势建立在一批成本高昂且难以再生的装备之上。其对手的非对称打击能力,恰好利用了这种“高价值、低韧性”的结构性弱点。 美国拥有11个航母战斗群,单艘福特级航母的建造成本高达135亿美元,而一个完整编队的价值则接近370亿美元。 这些昂贵的资产在现代战争中被视为战略负累。航母的建造周期长达13年,而美国的造船工业能力已今非昔比。 自1990年以来,美军舰艇数量从594艘锐减至少于当年的五分之一,这意味着战时损失的航母将难以快速补充。 中国的“反介入/区域拒止”体系,正是针对这些高价值目标构建的。 射程超过1500公里的东风-21D导弹,以其10马赫的末端速度赢得了“航母打击者”的别称,射程约4000公里的东风-26导弹则可覆盖美军西太基地,被称为“关岛快递”。 同时,中国的海军与空军力量也在强化这一打击网络,055型驱逐舰拥有112个导弹垂直发射单元,其装备的鹰击-21导弹速度同样可达10马赫。轰-6K轰炸机则能挂载速度约3.5马赫的鹰击-12导弹。 这种攻防态势,使美军的战略投射力量从威慑的象征,转变为一场高风险赌局中的巨大负债。 美国主导的全球化经济体系是其力量之源,但在冲突中,这种高度相互依赖的体系会迅速转变为其最脆弱的“阿喀琉斯之踵”。 2022年,美国对外贸易总额为5.6万亿美元,其中约八成通过海运完成,这种依赖性极高。 冲突的直接影响区域将是关键海上通道,每年有超过5000亿美元的贸易额需要穿越巴士海峡,一旦此地受阻,全球供应链将面临瘫痪风险。 这种冲击会立刻传导至美国国内,可能引发华尔街股市崩盘,物资短缺更将直接冲击美国民众的日常生活,动摇社会稳定。 这种经济代价同样会腐蚀其联盟体系,美国的盟友需要共同承担战争的经济代价,澳大利亚因在中美间选边而在经贸上付出的代价可为前车之鉴。盟友国家并不愿意为维护美国的霸权,而牺牲本国的经济利益。 战争不仅在战场上进行,更在金融市场和供应链上爆发,美国亲手建立的全球经济体系,在冲突中将成为惩罚其自身的工具。 台海的军事失利将不仅是一场战役的失败,更会引发全球对美国实力信誉的“信心挤兑”。 1588年西班牙“无敌舰队”的覆灭,就是帝国衰落的转折点,当时西班牙出动130艘战舰,最终仅65艘返回,国库随之空虚,国力一蹶不振。 越南战争与阿富汗战争的泥潭,也加深了美国对战略失误的恐惧。 台湾被视为美国“第一岛链”的核心和“不沉的航母”,其战略价值至关重要。 一旦失去台湾,第一岛链将应声断裂,美军或被迫退守至关岛,此举将动摇日本、菲律宾等盟友的信心,促使其重新考虑自身立场,引发连锁反应。 与此同时,中国正通过“一带一路”等陆权战略改变欧亚地缘格局,地理学家麦金德曾提出欧亚大陆是世界权力核心的“心脏地带”理论。 2023年,中欧班列开行1.7万列,运送190万标箱货物,陆权正在崛起。失去的将不只是一个战略要点,更是维系其全球联盟体系的无形资产——信誉。 综合这些军事、经济和地缘政治的脆弱性,可以看出美国在台海问题上的犹豫是基于理性的风险评估。 这不是敢不敢打的问题,而是其三大霸权支柱在面对一场注定巨亏的冲突时,都显示出极高的脆弱性。 面对这份可能导致“百年霸业”瞬间破产的风险合同,美国唯一的理性选择便是“拒绝交易”,因为这场赌局它根本输不起。 信息来源:美国敢和中国正面开战?张召忠:一次错误,就衰落成第三世界国家—2025-05-19 22:51·陈砚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