聂晓岚,即是烈士聂曦在台湾的侄孙女。目前聂晓岚是台北一所中学里的历史老师。拍摄《沉默的荣耀》时,她专程从对岸飞过来,客串了这个庭审的最后时刻,一位庭审员。聂晓岚不是在演戏,她是真实聂家在新时代里生命的延续。 在台北一所中学的历史课堂上,聂晓岚正在尝试一种特别的教学,她并不想让学生仅仅记住那些冰冷的年代和事件,而是希望他们能听到历史深处的呼吸。 作为烈士聂曦在台湾的侄孙女,她将家族几代人被迫的沉默,变成了一堂堂关于生命的课程,期待在年轻的心中种下回响。 童年时代的聂晓岚,总感觉家里藏着一个秘密。 每到清明祭祖,长辈们总是话到嘴边又咽下;祖父偶尔说起叔公聂曦,声音会突然哽咽,家里甚至连一张“爷爷”辈的照片都找不到,这让她困惑了好久。 外婆是家里最安静的人,她时常久久地凝望海峡,那沉默的背影,聂晓岚长大后才慢慢读懂。 为了解开这个谜,她大学选了历史专业,在台湾“白色恐怖档案”管理部门的旧纸堆里,她一点点拼凑出一个模糊的形象:一位五十年代初牺牲的爱国民主人士。 档案里的描述刻板而疏离,可家里那些泛黄的信件完全是另一回事,里面没有口号,只有对家人细碎的挂念。那一刻她下定决心,要当一名历史老师,她要让这些沉默的过去开口说话。 后来,《沉默的荣耀》剧组找到了她,邀请她客串一个角色,起初她是犹豫的,但听说剧本很关注受难者家属的故事,她便答应了。 在拍摄庭审那场戏时,她特意穿上素色的衣服,静静坐在审判席上,当饰演叔公聂曦的演员被带上法庭时,她恍惚了,感觉像在和那位只存在于传说中的亲人隔着时空对望。 导演一喊“卡”,大家都松了口气,她却下意识地走过去,默默整理了一下那件道具白衬衫的衣领,那个瞬间,像是一场迟到了七十五年的告别,无声却沉重。 更让她没想到的是,道具师竟然在戏服口袋里放了一颗糖,这个细节,源自当年朱枫烈士曾送给聂曦一颗糖,说是“任务完成后的甜头”,而这也瞬间勾起了她的童年记忆:外婆总爱在过年时往她兜里塞糖,轻声说“日子会甜的”。 从片场回到台北的课堂,那份家族的记忆成了她最珍贵的教案。 她不再照本宣科,而是带着学生们去纪念馆,让他们亲手触摸那些历史的遗物,一次课上,有个学生大胆地问她:“老师,作为他的亲人,你为他感到骄傲吗?” 她没有直接回答,只是在屏幕上打出了叔公日记里的一句话:“有些路注定孤独,但走过的人知道为何而活。”整个教室都安静了下来。 没过多久,一个学生在周记里写道:“历史书上的一句话,可能就是某个人的一生。”这句话让她确信,自己做的事情是有意义的。 现在,她骑着单车穿行在台北的老街去学校,窗外旗帜飘扬,备课本里夹着叔公聂曦唯一的遗照,还有一张她在片场与演员的合影。 她正准备着新的教案,也利用业余时间拜访更多长辈,记录下那些快要被遗忘的口述故事。她觉得,每一个记忆的碎片都很重要,它们共同拼凑出的,才是对那些逝者最好的告慰。 主要信源:(河北共产党员网——聂曦:比吴石更隐秘的“红色纽带”,33岁在台湾从容就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