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外军事专家推算,美俄一旦开战,全球可能死亡50亿人。但如果战争发生在中美之间,

白虎简科 2025-10-26 15:04:59

国外军事专家推算,美俄一旦开战,全球可能死亡50亿人。但如果战争发生在中美之间,情况又会如何?我国防护专家钱七虎院士的回答很干脆:中国有多种防御手段,我们不怕。 国外有军事推演说,美俄一旦打起来,全球可能会有50亿人没了,这个数字让人不寒而栗。 但当话题转到中美潜在的冲突,中国现代防护工程的奠基人、国家最高科技奖得主钱七虎院士却很淡定,回应就三个字:“我们不怕。” 这份底气,可不是靠几件武器撑起来的,它的背后,是一套钱院士主导构建的、会思考、能预判的“活化盾牌”哲学,这套哲学的精髓,在于驾驭能量、预见未来和军民共生。 中国战略防护的根基,是对能量的精准拿捏,大到核爆,小到工程爆破,这种能力,既能造出最硬的壳,也能玩出最精细活儿。 钱院士上世纪60年代在戈壁滩对核爆冲击波的研究,直接催生了后来的“地下长城”。 这个地下网络体系,能硬扛在300米外爆炸的50万吨TNT当量核弹,威力是广岛原子弹的三十多倍。 光有硬壳还不够。针对美军GBU-57那种“开罐器”式的钻地弹,我们有“三层缓冲链”的巧思。 在珠海的一次实测中,这套系统直接把2500公斤TNT的冲击波威力削减了92%,完美诠释了什么叫以柔克刚。 这种能量控制艺术还能反着用,珠海机场建设时有过一次“亚洲第一爆”,1.2万吨炸药瞬间移平一座山,但600米外的村庄安然无恙。这种外科手术般的精度,后来也融入了无数重大基建。 甚至在微观层面,南京长江隧道的盾构机,受河豚启发研发的保压系统,把沉降控制在了0.3毫米级别,这种控制力,早已军民通用。 这面盾牌更厉害的地方,在于它的“预知”能力,核心理念就是“盾随矛升级”,总在威胁形成气候之前,就把对抗技术准备好,赢得战略上的时间差。 早在钻地弹刚露头的上世纪90年代,钱七虎就带队攻关,等别人大规模列装时,我们的战略工程早就有了一身“超强护盾”。 对于能让指挥系统瞬间瘫痪的电磁脉冲(EMP)这种无形杀手,我们提前研发了“法拉第笼-等离子云”复合盾,2018年一次实测,成功扛住了百万安培级的电磁暴,指挥中枢屁事没有。 面对高超音速时代,我们更是双管齐下,一边是利用深层地质结构“卸力”的地下工事,另一边,是能在大气层外拦截20马赫目标的陆基中段反导系统。 我们的多轮测试都很稳定,而美军同类技术的成功率还在50%左右徘徊。 这种预判思维,也体现在进攻上。东风-17那种玩“水上漂”轨迹的高超音速导弹,就是最好的例子。 它在美军2024年的一次内部推演里表现太亮眼,直接导致美军推迟了自己的系统升级计划,成功把技术预判变成了战略威慑。 说到底,中国真正的终极盾牌,不是某个孤零零的要塞,而是一张融入了整个社会肌体的“韧性国土”,“藏防于民”的智慧,构建了一个对手算不清、也打不烂的“无形堡垒”。 那个耗资数千亿的“地下长城”,不仅是物理屏障,更是确保国家二次反击能力的战略网络,能把核力量的生存率从30%暴力拉升到70%以上,这就是国家韧性的压舱石。 你平时看到的南京长江隧道、港珠澳大桥,这些重大基建在设计之初就埋下了伏笔,平时是民用通道,关键时刻就能变成防护网络的支撑节点,平战转换无缝衔接。 这种理念的传承,靠的是人。钱七虎培养了超过50名博士,他们早已是防护领域的中坚,再加上他创建的国家重点实验室,形成了一套能自我更新的人才和知识体系,保证了这面盾牌永远有活力。 这种深度军民融合的社会韧性,恰恰是国外军事模型最容易算漏的“隐形变量”,它让任何想通过几次精确打击就瘫痪中国的想法,都变得不切实际。 所以,再回看钱院士那句“我们不怕”,底气就来源于这套活的、不断进化的防御哲学,它通过控制能量、预判威胁、军民融合,铸就了一面让对手算不清、下不去手的坚盾。 这面盾牌的最高境界,不是为了迎接战争,而是用它坚不可摧的确定性,去消解战争爆发的不确定性,这大概就是守护和平的东方大智慧吧。 信息来源:“敌人的任何打击,包括核打击,我们防得住!”——央视新闻-2022-08/15—18:51

0 阅读:83

猜你喜欢

白虎简科

白虎简科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