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风]1950年,逃到香港的国军中将张际鹏花光积蓄后,想去台湾遭到拒绝,穷困潦

千浅挽星星 2025-10-27 19:12:31

[微风]1950年,逃到香港的国军中将张际鹏花光积蓄后,想去台湾遭到拒绝,穷困潦倒之下,只得写信向黄埔一期同学袁守谦求助。   张际鹏能依靠的只有他和袁守谦几十年的交情,他们都是湖南人,一起在黄埔军校一期学习,后来还在第九战区一起参加过抗日战争,这份情谊,是他最后的依靠。   他从大陆逃到香港时带了些黄金和美元,后来听旧部的建议投资房地产,把钱都亏光了,为了维持以前当军长的面子,他还雇着副官,经常请客吃饭,这让他的钱花得更快,加速了破产。   到1950年秋天,张际鹏全家只能靠喝白粥、吃咸菜过日子,他的妻子不得不上街给人缝补衣服赚钱补贴家用,而此时的袁守谦却在台湾身居高位。   作为国民党迁到台湾后第一位被授予上将军衔的黄埔一期学生,袁守谦很受蒋介石和蒋经国父子的信任,在“国防部”担任重要职务,张际鹏希望能用几十年的交情,换一个进入台湾权力体系的机会。   袁守谦的回应是经过了实际的利弊权衡,他没有直接拒绝张际鹏,而是通过香港的朋友转交给张际鹏几百美元,还带了一句口信,几百美元只是暂时帮他缓解困境,口信则清楚地说明了风险。   袁守谦告诉张际鹏,蒋介石对他在长沙起义事件中的表现还有怀疑,认为他“知情不报”,这个政治上的疑点成了张际鹏去台湾的最大障碍。   更深层的原因是派系问题,张际鹏和在台湾已经被边缘化的白崇禧关系很好,这一点让向来以“老好人”、处事圆滑闻名的袁守谦不敢轻易帮忙。   袁守谦一直很注意维护自己的政治安全,到1951年春天,台湾内部开始加强整顿,袁守谦自己也受到监视,张际鹏寄去的第二封信再也没有得到回复。   从没有回音到1955年终于获准去台湾,这几年的等待并不是因为袁守谦顾念友情,实际上,这是在权力方完全掌控局面下,一次延迟且打了折扣的安排,直到袁守谦确认自己没有政治风险了,才开始着手安排张际鹏来台湾的事。   不过,他提出了一个明确的条件:“绝对不能谈过去的事”这就意味着张际鹏必须放弃自己作为北伐功臣、抗战军长的身份认同。   张际鹏到台湾后并没有恢复以前的地位,只是得到了按照“铨叙少将”标准发放的退休金,以及在台中军眷区的一个住处,这只能保证他的基本生活,并不是对他过去军旅生涯的政治认可。   他把那封求助信和已经褪色的中将勋章一起锁进木盒子里,这个举动意味着他作为军人的辉煌过去彻底结束了,而他的妻子也在1952年因为营养不良患上肝病去世,骨灰寄存在香港的东华义庄。   参考来源:中国新闻网 历史上第一次国共合作:打倒列强除军阀(图)  

0 阅读:0
千浅挽星星

千浅挽星星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