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阳]1943年,国民政府主席林森,意外遭遇车祸,不久离开人世,蒋介石叫来戴笠,问道:“林森的车祸,是不是你干的?” 1931年,那年12月,蒋介石焦头烂额,被迫第二次下野,国家元首的位置空了出来,谁来坐?孙中山的儿子孙科,名气够大,但老蒋觉得他镇不住场子,蔡元培呢,汪精卫提名的,还反过蒋,不行。 老蒋自己心里中意的人是于右任,自己人,听话,可就在这时候,陈铭枢给他出了个绝妙的主意:林森。 理由简单到极致:第一,他资格老,是兴中会元老,威望高得连蒋介石都得敬三分,没人敢反对,第二,他没背景没派系,清心寡欲,对权力压根没兴趣。 这简直是为蒋介石量身打造的完美人选,一个既能压住台面,又绝对不会碍手碍脚的“安全牌”,蒋介石一听,立刻拍板。 可这事儿还得林森自己点头,老蒋担心他拒绝,专门派陈铭枢去当说客,林森的反应也很有意思,没答应,也没拒绝,在蒋介石看来,不拒绝就是默许了。 就这样,林森靠着他的“无”——无野心、无派系、无威胁,得到了那个“有”的最高职位,他的登顶,是蒋介石一场教科书级的政治算计。 坐上主席宝座的林森,也确实恪守本分,他就像个吉祥物,安安静静地待着,他不住政府为他修的豪华官邸,穿着布衣,吃着粗茶淡饭,生活简朴得不像个国家元首,蒋介石在前方手握党政军大权,呼风唤雨,林森在后方无为而治,从不争抢。 这种局面,让蒋介石十分满意,但老蒋生性多疑,有一次开会处理胡汉民的问题,林森恰好生病没来,蒋介石立马就起了疑心,觉得林森是跟胡汉民关系好,故意装病回避。 甚至,林森这种低调无争的姿态,在蒋介石眼中,可能都成了一种无声的对抗,他那种“你们争得头破血流,我自粗茶淡饭”的超然,本身就和蒋介石的强势做派形成了鲜明对比,像一面镜子,照出了权力的丑态 。而蒋介石内心,早就渴望把名与实都抓在手里,重新当上这个名义上的元首,林森的存在,哪怕再顺从,也是个障碍。 1943年5月,重庆一个雨天,路滑泥泞,林森坐在一辆黑色轿车里,行驶在一条偏僻山路上,车子突然失控,一头撞上石墙,70多岁的老人当场头部重创,脑溢血昏迷。 接下来发生的事,就更蹊跷了,在战时重庆,医疗资源紧张可以理解,但作为国家元首,林森在伤情还没稳定的情况下,就匆匆办了出院手续回家休养,结果可想而知,回家后病情迅速恶化。 1943年8月1日,林森病逝,官方死因是脑部感染并发症,可民间“人祸”的猜测却炸开了锅,文学作品《山城雾》更是把这事儿影射为“山城迷雾”,你想想,当时重庆车那么少,怎么就偏偏让他撞上了? 最有意思的是蒋介石的反应,听到林森的死讯,他第一时间把戴笠叫来,劈头就问:“林森的车祸,是不是你干的?”这第一反应,太说明问题了,他首先想到的不是意外,而是手下人为了投其所好,擅自行动,戴笠当然当场否认。 公开场合,蒋介石为林森举行了哀悼,可在他自己的日记里,对这件事的情绪却是“平静”,甚至有一种“终于解决”的轻松感,没过多久,他顺理成章地接任了国民政府主席,实现了权力的最终闭环。 林森的一生,像个精准的政治工具,他因“无害”而被选中,又因成了名义上的“障碍”而必须消失,他的悲剧在于,无论是登场还是谢幕,主角都不是他自己,一切都只是为了服务于另一个人的权力剧本。 信息来源:搜狐网《1943年,国民政府主席林森因车祸去世,蒋介石问戴笠:是你干的?》
